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17章 李世民:该来的还是来了
“什么?现在就从河东撤军回长安?此事万万不可!”



帅帐内,当李建成说要奉旨从河东撤军回援关中之时,李世民当即就站起身表示强烈反对,语气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宋金刚和梁师都二人则是面色各异,似乎都在思考若是十几万唐军撤出了河东,他们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李建成似乎早就料到自己二弟会是如此反应,并没有跟他过多争辩,只是淡淡提醒他道:



“二弟,父皇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圣旨和金牌你都见过了,这不是我自己的意思,而是父皇的旨意,难道你要抗旨不遵吗?”



“父皇的旨意自然是要遵从,可是也要分时候。”



此时李世民也冷静了下来,略略整理了一下思路,试图说服大哥李建成道:



“大哥,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父皇人在长安,不了解河东和晋阳的形势,可难道大哥你还不了解吗?



如今若是我军从河东撤回长安,不仅意味着拱手将河东之地让给了秦昇,也意味着之前为了攻下晋阳城死伤的几万将士也全都白死了,我们大唐如何对得起他们的在天之灵。”



这些道理李建成自己又何尝不懂呢?



但如今父皇有旨,他这个太子若是胆敢带头抗旨,那自己的太子之位也算是坐到头了。



因此,面对二弟李世民的好言相劝,他只能冷冷回话道:



“二弟,为兄不得不提醒你一句,你与父皇虽是父子,但也是君臣,为臣者自有为臣者的本分,绝不能做出目无君父,抗旨不遵的事情来。”



见兄长做事如此迂腐,李世民不由得怒了,他站起身,冷冷对李建成道:



“大哥,正因为我是父皇的臣子,才更要为父皇着想,绝不能让他做下错事。



若是只知道一味迎合他,只会让父皇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



若是那样,既算不上是一个好儿子,也算不上是一个忠臣。”



见李世民如此冥顽不灵,李建成也忍不住怒了,语气骤然提高了几分:



“世民,你这是什么话,什么叫我只知道一味迎合父皇?



难道你没看父皇的旨意吗?如今秦昇趁着关中兵力空虚之际,率一万骑兵攻入关中,在关中一带大肆烧杀劫掠,整个关中搅得鸡犬不宁,百姓对此可谓是怨声载道。



若是我们再不回关中赶跑隋军,一旦秦昇率军攻破了长安,我们要如何向大唐臣民交代?”



“你也知道隋军只有一万人,还都是骑兵,并没有携带任何攻城器械,试问如何攻下长安?”



不提到长安失守还好,一提到长安失守,李世民面色陡然一沉,冷声驳斥起大哥李建成的谬论。



可李建成却是丝毫不肯让步,只是语气变得越发冰冷: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绝不能拿父皇和长安城的安危做赌注。



再说了,你比任何人都要了解秦昇,应该很清楚秦昇是个诡计多端之人,若是我们再不率军回援关中,难保他不会想出什么毒计攻下长安。



我还是那句话,父皇的安危比什么都重要,我绝不能赌!”



李世民闻言更怒了,正想继续出言驳斥李建成,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淮安王李神通眼看兄弟俩又快要吵起来了,连忙站起身打圆场道:



“建成,世民,你们兄弟两个不要再吵了,且听我这个做叔父的说句公道话。”



眼见李神通这个长辈发了话,李建成和李世民只能各自憋着一肚子气,不好再当着他的面争吵。



李神通见兄弟二人终于消停了,这才开口继续往下说道:



“依我看,建成说得没错,既然如今关中出了事,那就一切以陛下的安危为重,绝不能让长安落入秦昇和隋军之手。”



听完叔父李神通的话,李世民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中却是在不住冷笑。



眼前这个叔父口口声声说自己说的是公道话,但一开口就完全偏向了大哥李建成那边,跟自己唱起了反调。



但这一切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因为他太了解自己这个堂叔父了,知道他对父皇虽然忠心耿耿,但为人过分谨小慎微,绝非大将之才。



正因为如此,他之前向父皇推荐的援军主将明明是兵部尚书屈突通,可不知为何最终率军赶来河东的却是自己的堂叔父李神通。



如今因为父皇一道旨意,他就要火急火燎率军撤出河东,回援关中,完全不考虑一旦十几万唐军撤出河东将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此时,他将目光投向宋金刚和梁师都,似乎想让他们出面,反对唐军从河东撤军。



因为他心中清楚,宋金刚和梁师都比自己更不愿意唐军撤出河东。



至于原因嘛,也不是很复杂。



若是十几万唐军都撤回了关中,宋金刚即使再也不愿意,但因为他这点兵马在也河东独木难支,根本难有作为,因此只能不得不跟着十几万唐军一起撤回关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