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06章 醉生梦死的萧铣
当窦建德隐退的消息传到江陵,同样在梁国君臣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对梁王萧铣的冲击尤其巨大。



自从他先后杀了大将董景珍和张绣之后,不少梁国大臣和将领因为心中恐惧,纷纷叛离他而去。



可这些大臣和将领的叛离又进一步加剧了萧铣的多疑,不断清洗和处决那些他认为对他不忠的大臣和将领。



但他此举无疑又进一步加剧下面那些臣子心中的惶恐不安,导致更多的大臣和将领为了活命纷纷叛离萧铣而去。



如此反复,时间一久,这些大臣和将领被杀的被杀,出逃的出逃,梁国朝廷几乎成了一个空架子,再没有几个人愿意继续效忠萧铣。



眼看自己沦为了孤家寡人,萧铣也就彻底放飞了自我,每日躲在王宫内饮酒作乐,醉生梦死,苟活一日算一日。



这多少有点讽刺。



因为在大业十三年的时候,他在董景珍和张绣等人的共谋下起兵反隋,建立了梁国,年号凤鸣。



当时他听说杨广在江都城只顾着醉生梦死,根本不理会外面的洪水滔天,便跟左右说杨广如此自暴自弃,大隋焉能不亡?



可没想到回旋镖来得如此之快。



不过三年时间,就轮到他躲在江陵城中醉生梦死,根本不管外面的洪水滔天。



因为他的自暴自弃,大将周法明、雷长颍等人纷纷率州举城归降了唐朝,使得梁国的形势越发岌岌可危,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



只是大隋有一个秦昇力挽狂澜于未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不知有没有人能在关键时刻挽救他的梁国。



可萧铣最终没有等到那个来拯救梁国的人,反而等来了王世充的次子王玄恕。



王玄恕此次是为了两件事而来。



一是奉其父王世充之命邀请萧铣一起兴兵伐隋。



二是提议萧王两家联姻,由王玄恕迎娶萧铣的女儿萧月仙。



对于这两件事,萧铣的态度都很暧昧,既没有马上答应,也没有一口回绝。



因为之前他杀董景珍和张绣之事,如今军中将士可以说是离心离德,人人自危,这样的军队自保都尚且有难度,更别说出兵伐隋了。



如果他真派兵去攻打隋朝,恐怕军队走到半路不是哗变就是倒戈了,到时候不仅伐不了隋,反而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萧铣自然不可能做这种蠢事。



但他之所以没有一口拒绝,是还想观望一下形势。



如果王世充和沈法兴等人当真能成得了事,他不介意在局势明朗之后公开站出来支持王世充,以此来分一杯羹。



至于萧王两家联姻之事同样是如此,如果王世充胜了,那一切还有商量的余地。



若是王世充败了,他便立即将王玄恕礼送出境,跟王家彻底一刀两断,以免被王世充连累。



就在萧铣还在观望之时,河北却突然传来了窦建德隐退的消息。



萧铣心中瞬间有了决断,当天就派人将王玄恕一行人赶出了江陵城。



虽说送走了王玄恕,可萧铣心中依旧很是不安。



因为他心中清楚,如今窦建德隐退,主动将地盘和兵马交给了大隋,王世充和沈法兴已经再无任何赢的可能。



可一旦秦昇击败了王世充和沈法兴,下一步很有可能会将矛头指向他们梁国。



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如今经过很多梁国大臣和将领的轮番背叛,他早就变得心灰意冷,再无半点当年的雄心壮志。



他不是没想过效仿窦建德,遣使投降隋朝,却又担心隋朝容不下自己。



毕竟,他在称王之前的历史并不算太光彩。



虽说他是梁宣帝萧??的曾孙,但他出生之时,梁朝早就已经灭亡,因此他年少时生活很是贫苦,不得不以卖书谋生。



直到杨广即位,他的姑姑(萧皇后是萧??的孙女)成了皇后,他才以外戚的身份被破格提拔为罗川县县令。



到了大业十三年的时候,大隋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岳州校尉董景珍和雷世猛、张绣等人共谋起兵反隋。



这些人本想推董景珍为首,可董景珍自觉出身寒微,难以服众,便提议奉有梁朝皇室血统的萧铣为主。



最终,萧铣在这些原隋朝将领的支持起兵反隋,最终建立了梁国。



可以说,萧铣本是隋臣,却趁着天下大乱之机起兵反隋称王,自然担忧隋朝不会接受自己的归降,更害怕投降之后隋朝会对自己秋后算账。



可若是不归降隋朝,以他如今的实力又无法做到自保。



于是,他每天就在降与不降之前反复纠结,只能继续借酒水不断来麻痹自己。



唐朝的河间王李孝恭倒是不断派使者来劝他归降唐朝,可萧铣却一点不为所动。



原因很简单,就是李孝恭行事的方式实在是太过分了。



他一面不断派使者去劝降萧铣,但同时又不断派人去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