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52章
杨少峰抬起头看看花了好几天时间赶来宁阳县的王琼,又低下头看看朱皇帝写的所谓“家信”,心里忍不住开始疯狂吐槽。



京师干旱你特么不提前组织人手打井,也不组织人手挖湖蓄水,自己身穿素服草鞋,带着皇后和妃子、皇子们徒步去山川坛求雨?



白天坐地上暴晒,晚上席地而睡?后妃们负责做饭,全是粗米糙粮,就这样坚持了三天,然后没几天的时间就“大雷雨,四郊沾足”是吧?



好家伙,你是不是跟李二学来的?



你俩可真踏马会收买民心!



关键是你俩就不能想一想,老百姓需要的是你替他们求雨还是替他们解决干旱的问题?



再说了,人家李二好歹是带着文武百官去的,路上折腾死一个两个的也算是不白折腾,你个老登倒好,专门折腾自己家的老婆孩子!



杨少峰一边在心里吐槽一边往下看。



只是没看上几句,杨少峰的心里忽然有一种生吞苍蝇的恶心感觉。



国子监里招收棒子和琉球、暹罗等国的留学生这个好理解。



如果实在不理解的话,可以参考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学收编常山某所大学的光辉事迹。



大明时期的国子监其实就有类似的作用。



可是谁来给本官解释解释,什么叫国子监里的棒子学习成绩很好,更胜国子监诸生?



不是,你朱皇帝是把国子监里的诸生都当傻子?还是说你觉得本官像是会相信你这种鬼话的傻子?



毕竟江南的士绅和读书人是坏而不是傻。



你个老登演戏骗骗棒子也就算了,但是你拿这玩意儿来骗本官多少有点儿扯淡。



杨少峰心里越想越是不爽,干脆望着王琼问道:“王兄可曾接触过国子监里的那几个棒子?”



王琼微微一怔,问道:“棒子?”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就是高丽的那几个监生。”



王琼点了点头,答道:“自然是接触过的,下官曾经奉太子殿下之命给他们送去赏赐。”



杨少峰继续问道:“那这几个棒子的学习成绩如何?为人又如何?”



这一回王琼却是微微摇头,答道:“下官不知道他们的学习成绩如何,只是观其言行,终究不类我中华人物。”



杨少峰先是一愣,接着就回过味儿来了。



不类我中华人物,意思就是说这几个棒子没几分人样儿。



瞧瞧,还得是读书人,骂起人来真是又脏又雅,没点儿学问都特么听不懂他是怎么骂人的!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了,朱重八那个老登也确实蠢了点儿,养狗都他喵的养不明白。



跟棒子这种货色用“辄加厚赐,并给其从人”的手段并不能收买来人心,他们只会把你大明当成傻子看。



真说到养狗,还得看人家傻贼鹰,远程养殖业玩的那叫一个溜。



心里胡乱琢磨一番后,杨少峰干脆向着王琼拱了拱手,说道:“王兄稍待片刻,本官去写一封回信。”



写奏本骂老登肯定是不行的,毕竟是老丈人,多少都得给他两分薄面。



但是写家信吐槽老登就没有一点儿问题了。



你老登的国库现在空不空虚?



大明朝百姓家里的孩子有没有都读上书?



是大明的百姓给你缴纳赋税还是棒子给你缴纳赋税?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的教训你是不是忘了?



你做为一个成熟的皇帝要学会反思,要学会有钱要先可着大明百姓来,不要把钱浪费在没什么鸟用的棒子身上。



当然,杨少峰身为一个敬老爱幼的好女婿肯定不可能把家信写得这么直白,而且杨少峰也不是御史台那些只管喷人不管解决问题的御史喷子,在家信里暗戳戳的阴阳怪气一番后,杨少峰又话锋一转,开始写起了该怎么养狗的教程。



比如说除了使馆本身的百户所以外,大明还应该在藩属国驻军以保护使馆,相应的费用应该则藩属国承担。



比如说每年给予各个藩属国一定的留学生名额,表现好的多给几个,表现不好的少给或者干脆不给,学费等一应费用应该由藩属国承担。



就连朱皇帝吐槽说国子监监生不如棒子的事儿,杨少峰都极为大度的表示,小婿这回可以装傻充愣,回头等宁阳县的童试和县试过后就给你送两个过去。



只是在书信写好,又双叒叕送走了王琼以后,杨少峰却是越想越感觉憋屈。



尽管知道是老登有意搞事情,也知道国子监在玩一种比较先进的套路,可是杨少峰就是感觉心里不舒坦。



谁来给本官解释解释,什么叫他娘的“辄加厚赐,并给其从人”?



歪风邪气!



倒反天罡!



要是不把国子监这股子歪风邪气给纠正过来,那特么国子监不就成了大明版本的山大,而本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