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71章
第971章



第(1/3)页



杨少峰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说道:“殿下不妨猜一猜,看有哪些方面能行得通?”



朱标微微皱眉,说道:“从藩邦引入那些心向大明的百姓?”



只是看了杨少峰一眼,朱标就直接摇了摇头。



通过登州府那些劳工的死亡数据和钱粮支出数据,很容易就能得出一个结论。



藩邦的那些劳工,在自家姐夫的眼里连人都算不上。



兴许还不如宁阳县畜牧场里的那些大牲口金贵。



毕竟畜牧场里的大牲口们还得时不时的吃个鸡蛋以补充营养。



再者说了,老祖宗早有教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自家姐夫绝不会蠢到从藩邦大量引入青壮。



杨少峰同样也被朱标天马行空的想法给吓了一跳。



这种引入外邦人的做法,前车之鉴可太他娘的多了。



傻贼鹰当年干过,后来的结果是零元购盛行外加各种奇葩乱象。



高卢鸡当年也干过,结果就是好好的高卢雄鸡活生生的变成了乌鸡。



即便是排除这两个典型中的典型案例,也还有老四那个蠢蛋留下来的教训。



比如说朱老四那个傻缺,当年因为心软,在辽东收留了一个部族。



结果呢?



比如说,“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清世尽讳之,于清史料中固不见其事,于明史料中虽见,而清修《明史》,务尽没之。”



然后,被老四收留的那个部族,后来扯着所谓的“七大恨”起兵,本身就已经天灾人祸不断的大明,又不得不分出相当一部分兵力去平定辽东。



结果就是辽东没能平定,大明反而因此花费钱粮无数,越是平乱就越是混乱,最后狗成子进京,崇祯那个倒霉蛋自挂煤山老歪脖子树。



再再然后,小野獾他们打着为崇祯报复的旗号进关,在赵州、畿南、潼关、扬州、嘉定、昆山、嘉兴、江阴、常熟、金华、南昌、湘潭、南雄、汾州、大同、广州、潮州等地疯狂屠戮。



四川更是长期屠戮十几年,被害者不



()



第971章



第(2/3)页



下五百万之众,然后又栽到张献忠头上,还扯出六万万人这么一个荒唐的数字。



对,张献忠在四川屠杀了六亿人。



尽管当时整个大明的总人口数量应该都不超过三亿,然后张献忠仅四川一地就能屠杀六亿多。



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谁也不敢问。



反正这么荒唐的事情就明目张胆的记录在了《明史》当中。



然后还有一群人跳出来说“清修明史多有美化而无篡改抹黑”。



正当杨少峰在心里胡乱琢磨时,朱标忽然眼前一亮,说道:“小弟想到了!”



“姐夫既然不可能引入藩邦青壮,而百姓从娶妻到生子又明显需要时间,想要加速丁口增长,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百姓多娶妻子,然后再多生孩子。”



“多娶妻子明显不现实,毕竟有大明律在那儿摆着。”



“然则民间纳妾之风盛行,屡禁而不绝。”



“又所谓堵不如疏。”



“所以,姐夫的想法是从藩邦当中多引入年轻女子,然后让她们嫁与大明百姓做妾室。”



朱标目光灼灼的望着杨少峰,问道:“小弟这次说的,可有错漏?”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杨少峰顿时笑了起来。



没错,一点儿都没错。



娶一个老婆,一年也就只能生一个孩子,哪怕是年年生,一辈子也不过只能生二十个左右。



但是娶一个老婆再纳一个妾,这个数字就可以直接翻倍。



虽然丁口增长肯定不能这么算,因为没有谁家能一年生一个孩子,更不可能连续生上一辈子。



但是,多一个妾,就能多生一个孩子,这却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



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都属于正经读书人出身,但是他们读的书都是被人注释过后的典籍,脑子里也尽是些“仁义道德”和“以德报怨”的废料。



真要是算起来,老李老刘他们都属于谷梁派余孽。



杨少峰就不一样了。



杨少峰读的可是正儿八经的《抡语》,脑子里除了“食色性也”,剩下的就是华



()



第971章



第(3/3)页



夷之辩和以直报怨等理论,属于是正儿八经的公羊派传人。



仁义道德?



虽然杨少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