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卷 第118章 海子是一名优秀的诗人


不过,另一位比他地位更高,时任作协主席的巴老,却持反对意见。



巴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反而是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评价非常之高。



他认为,诗歌是心灵的火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很好的表达出,当代青年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同时,另一位文学泰斗钱老,同样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赞赏有加。



原本钱老是对新诗并不感冒的,他更欣赏古典文学,曾言新诗如用旧瓶装新酒,终觉不称。



可是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在《诗刊》上看到海子发表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立马就犹如在冬日里掠过一缕春风,感觉到无比的舒适与清晰。



《诗刊》的编辑们,也是没想到,自己等人选出来这首主打诗,居然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力。



连文坛的大佬们,都为了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互相争辩和站立场起来了。



不过……



这还不算完!



当这一期的《诗刊》发布,林火旺的第二首诗歌《一代人》再次占据主打诗的位置时,在京城的这些文学巨匠们当中,又引起了不一般的震撼影响来。



“郭老!郭老!这一期的《诗刊》出来了,我觉得你必须要看看。”



此时的郭沫若已经是风烛残年,按照正常的历史发展,1978年就将去世。



他躺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正闭着眼睛晒着这早春的太阳,却被一个弟子李文和的吆喝声给吵醒了。



“文和啊!慌慌张张的叫什么呀?《诗刊》上的诗有几首能看的呀?乌烟瘴气的,现在的年轻人,哪里知道什么叫做诗?”



微微睁开眼,郭老拍了拍扶椅,并没有很重视弟子的话。



“这一次不一样,是那个海子,又出新的诗了。我觉得,他这一次的转变非常之大。



就像您老说的,之前他写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美则美矣。



但是我觉得本质上,终究还不是男欢女爱那点事,格局太小了。



可这一首《一代人》真的不一样,我看了以后,真的非常有共鸣的。



我猜想您也应该会有同样的感觉,所以第一时间就赶紧给您送过来了。”



李文和是郭老的一个学生,在文学立场上和他保持高度的一致,所以在郭老晚年的时候,经常给他送来许多杂志与期刊,并且互相讨论。



被他这么一说,郭老也睁开了眼睛,慢悠悠地说道:“拿来我看看。上次我还因为这首诗和巴老、钟老吵了一架呢!我倒是要看看,这个海子还能写出怎么样有深度的诗来。”



“这首诗就一句话,却非常的震撼人!”



李文和将《诗刊》递了过去,激动地说道。



“哦?一句话的诗?倒是新鲜呀!”



翻开《诗刊》,依旧是主打诗的位置,郭老一眼扫过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嚯!



砰砰……



他的心脏猛然跳动了几下!



瞳孔瞬间放大。



脑海当中,无数的记忆疯狂地涌了过来。



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推广白话文运动!



北洋混战!



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日寇入侵!



国共二次合作!



双十协议!



解放战争!



开国大典!



……



他的人生,一段段片段飞快地从脑海当中掠过。



像放电影一样。



那山河沦陷的黑暗,无数的知识分子和爱国之士们,在黑暗当中,求索着各种各样的救国之策。



有人被骂汉奸,有人被指为卖国贼,有人一世英名从此殆尽……



光明终究还是来到,历史却已经沉淀下来,等待后人再去探索和评说了。



“郭老!郭老!您怎么了?”



李文和有点被吓到,因为郭老拿起《诗刊》之后,整个人就怔在了那,一动不动,连眼珠都似乎没有眨一下。



于是,他赶紧推了推郭老,关心地问道。



“没……没什么。”



郭老赶紧吐出一口气,眼睛却是紧紧盯着这简短的一句之诗。



“怎么样?郭老,这首《一代人》,还是能勉强入您的眼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