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一卷 第408章 明珠蒙尘!金庸盛赞公然挖角
他放下报纸,抬眼,眼神锐利,没有愤怒,也没有慌乱,只有一种沉静的、如临大敌却又隐隐兴奋的光芒。



“好!”



高乔浩低喝一声,声音不大,却带着力量。



他没有评价金庸行为的是非对错,而是直接道:“通知下去,联系:《明报》那边的印刷厂,就说我们《亚洲日报》出钱,加印五万份今天的《明报》!免费送给港岛的市民们看……”



年轻编辑一愣:“……加印《明报》?不是我们的《亚洲日报》?我没有听错吧?”



“对!”



高乔浩手指点着《明报》上金庸那篇专栏,“他们登的这个,就是今天最大的独家新闻!



市民想看这个!



我们不仅要卖自己的报,还要送对手的报,主要是这里面有读者想看的东西嘛!查先生帮我们吹捧黄易,吹捧《寻秦记》,我们就帮他们多搞点销量上去嘛!这广告费,很值得……还有……”



他转向另一个方向,“催一下小林先生,就说‘黄易’先生得加快进度了,《寻秦记》第三回第四回的稿子,最迟今晚要定版!明天《亚洲日报》回馈热情读者,多刊登一回……”



高乔浩内心也是震撼,真如小林先生预测的那样,查良镛……果然出手了!



又快又准又狠!



一句“明珠蒙尘”,一个稿费翻倍,直接把“黄易”炒上了天,明着要来挖我们墙角。



小林先生料到了他们会针对《寻秦记》,而且还是金庸亲自下场,用这种江湖地位碾压的方式。



好处是,黄易彻底封神,《寻秦记》热度将前所未有。



坏处是,压力巨大,一旦后续质量稍有松懈,或者金庸挖人不成,反过来贬低《寻秦记》……不,金庸这么爱惜羽毛,应该不会做这么前后不一致的事。



至于压力……压力也是动力。



查先生,谢谢你这一记神助攻!



这场仗,越来越有意思了。



几乎是同时,消息也传到了远在日本的小林惠子耳中。



她在东京《龙jup》的办公室内,秘书递上了从港岛传真复印来的新鲜出炉的《明报》。



小林惠子看完金庸的文章,那对精致如画的远山眉,只是不易察觉地微微蹙了一下,随即舒展,嘴角甚至弯起一个近乎完美的弧度。



小林惠子内心也是一阵骄傲,金庸……《明报》……名满天下的大师亲自来抢“黄易”了。



翻倍稿费?



很大的手笔。



这个查良镛,眼光毒辣,手段也厉害,直接点中了一般文人的软肋——文人立世的名声与认可。



不过,他这一次算是彻底失策了。



因为黄易不是别人,正是林火旺君自己。



不过是为了规避身份风险,以及保留一点神秘感取的笔名。



金庸这承诺,对任何一个作家,都称得上一步登天的天梯。



但唯独林火旺君……不会动摇。



因为……林火旺君所求的,才不是区区名声稿费,他的棋盘,金庸大师也未必能尽窥全貌。



而金庸大师对《寻秦记》和黄易的认可,这反而向世人证明,《寻秦记》的价值,远超所有人最初的预估!



林火旺君,你写的这部书,正在成为风暴的核心……有趣。



还抽空把金庸大师给逗了一回。



就是不知道,这突来的热浪,金庸大师的文章吹捧,林火旺君自己会作何感想呢?



不过,现在小林惠子也没有那么的闲心一直关注着港岛那边的动态。



因为更多的关于《龙jup》的合作,以及龙广场那边的事宜,需要她替林火旺,对整个日本布局的产业,做判断和决定。



小林惠子拿起内线电话,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备车,去中央实业株式会社。帮我约一下父亲今天中午的时间……”



龙广场那边的建设进度非常快,设计图纸已经出来了,但关于《龙jup》漫画联动的一些部分,林同春那边吃不准,所以特地要女儿小林惠子找空尽快过来,敲定主要的设计稿,就可以开始批量动工了。



……



而港岛这边,元朗合兴工业大厦,,目前《龙jup》和《亚洲日报》的主要代印点。



巨大的印刷机轰鸣着,雪白纸张化作承载图文的信息流滚滚而出。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油墨味。



在最里面光线略显昏暗的一角,一张简易书桌前,林火旺正埋首案头,手边放着一杯早已冷掉的茶。



他穿着一身沾了点油渍的工装,乍一看与忙碌的印刷工人无异。



早上稍微休息一下之后,林火旺便亲自来到这些印刷厂房这边,一边视察印刷的工作和状况,同时让人拍下他这般“亲民”、“事必亲为”、“到一线与工人们一同劳作”的照片,一边抽空赶一些《寻秦记》的稿子。



毕竟,《寻秦记》也是他着手办《亚洲日报》之后,才想到的主意,自然没有什么存稿,都是现写现发出来的。



在平日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之后,还要依靠记忆将《寻秦记》给“写”出来,对林火旺来说,也不是一个容易的活。



高乔浩急步走来,将那份《明报》轻轻放在他面前翻开的稿纸旁。



林火旺没有立刻抬头,直到把笔下一段文字写完,才停笔。



他望向金庸那篇专栏的目光,异常平静,像在看一篇普通的行业新闻。



没有愤怒,没有惊喜,甚至没有一丝涟漪。



他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老板,我已经让人加印十万份的《亚洲日报》,今天依旧是三十万分《亚洲日报》,另外,我私自主张,让人加印了五万份……《明报》,专门用来随机送港岛市民?”



高乔浩试探地问。



“嗯。可以。”



林火旺再次发出一个短促的音节。



“那……金庸先生那边……‘黄易’先生需不需要回应一下?或者我们……”



林火旺闻言终于抬头,他伸手指了指案头一叠厚厚的手稿,封面上只有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寻秦记”。



“明天第三回和第四回的连载末尾,你以我小林天望的名义刊登对查先生的回复……”



林火旺的声音很平稳,带着油墨车间里特有的沙哑质感,“就说,要挖黄易可以,拿《明报》10的股份来……”



……
(3/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