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5章 魔方的宣传
有计划的进行了。



二人分别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不一会功夫,魏泽涛又过来了,递给了杨文东一份资料,说道:“杨生,这是明报提供的首页广告位的报价价格。”



“明报的?对啊,你去过明报了。”杨文东接过文件,又问道:“见到金镛先生了?”



魏泽涛摇摇头说道:“没有,见的是明报另外一位创始人,叫做沈宝新,我是跟他商谈的一些合作内容。



后来我跟这位沈宝新闲聊了后才知道,现在的明报,金镛不负责管理,就是埋头写,一天要写2000字出来,头发都掉了很多了。”



“2000字?”杨文东点点头,说道:“的确挺费劲的,一天2000字?”



现在的文学跟几十年后的网文还是完全不一样的,单论质量、内容深度、文笔、故事描述等角度来看,金镛写出这2000字,恐怕比网文中的三五万字还要费劲的多。



魏泽涛笑说道:“差不多吧,明报现在就是依靠这新刊登的《神雕侠侣》来卖报纸的,他们也才初创,现在连记者也没几个,报纸上也没什么内容,谁去买明报不是为了啊?



如果哪一期上面没有内容,那根本就没什么人买,就是我们向它买广告,也是要求当期必须要有2000字的内容的,估计其他商家也是一样的。”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的确,这报社行业想要做好,没那么容易的,也只是点缀,终归还是要靠新闻内容,才能长期做大的。”



魏泽涛也道:“是啊,不过,金镛的很多人都喜欢看,只要在连载的这一两年慢慢的培养新闻团队,将新闻内容做好,那说不定这报纸也就成了。”



“嗯,如果资本不足,这个方法,的确是最佳方法了。”杨文东也同意这个观点。



明报在历史上就是这样成功的,先靠着内容以及金镛本人的名气,将明报的品牌给立起来,然后就是跟正常报纸一样做新闻,加上金镛本人影响力巨大,最终还是成功了。



这种招数别人是复制不了的,香港的其他几家报社,也都是靠着强大的资本,先砸进去做团队、做内容再做渠道,靠着金钱开路、花费了很长时间,但最终成功的也是寥寥无几。



而真正从资本层面获利的更是寥寥无几,不过,很多大资本做报社,也并非为了盈利,大部分要么是为了有了报纸可以推销自己的产品,要么就是为了“喉舌权”。



魏泽涛笑说道:“别人可复制不了的,这香港的,还是他的最好看。”



“对。”杨文东自然也赞同。



魏泽涛又说道:“杨生,那您看看这内容与价格行不行?行的话,我们就准备就这么打广告了。”



“价格我也不太清楚,跟同行比起来怎么样?”杨文东看着纸上的数据,反问道。



魏泽涛回答说:“如果看销量对比的,明报比起其他报社也差不多,在有的时候,它们一天能卖掉上万份,购买的群体,倒也算是收入不低的人群,跟我们魔方的客户倒也匹配。”



“行,那就没什么问题。”杨文东又看了下内容,笑说道:“这个宣传内容,还包含了香港大学数千人没有破解的玩具,不会得罪人家大学吧?”



“不至于。”魏泽涛摇摇头说道:“只要不是凭空捏造事实即可,我也跟杨教授说过,他也说这没什么,不过让我也把中文大学的名字也给加上去了,这也是事实,这段时间中文大学那边其实也有很多人在玩魔方。”



杨文东笑了笑,说道:“拉同行下水,可以”



魏泽涛又说道:“除非,有人在短时间内破解了这个问题,那对于这两个大学来说,就算有点丢人了;如果长期没有,甚至其他海外大学也破不了,那谁也不会当回事了。”



“那应该没问题。”杨文东放回手上的文件,说道:“就这样吧,先通过明报宣传一波。”



“好。”魏泽涛收起文件,随后又说道:“其实沈宝新还跟我说了一件事,他说我们通过明报来宣传,绝对成本最低效果最强,因为明报的报纸,是周转率最高的。”



“周转率?”杨文东没听明白什么意思。



魏泽涛解释道:“就是一个人买了报纸,看完后会给其他人,这在报纸行业乃至书刊行业都很常见;明报主要就是靠,而喜欢的人很多,但一般十个人有一个人买就够了。



所以表面上一天一万的销量,但对于广告商来说,能够看到的顾客可能比其他报纸同样一万份销量要多不少。”



“这倒是有点道理。”杨文东听完后也很认可。



他还记得自己上学的时候,全班不少同学都喜欢看《昆仑》与《搜神记》两本,那时候的价格是一本书5块,作为学生每人都买就太奢侈了。



于是全班一人出几毛钱,各买一本,再一个人一个人的看;只不过因为大家都等不及,于是就把书给撕了,然后一张一张的看



魏泽涛又说道:“沈宝新故意透露这个事,但收费却又正常,其实也就是想收获广告商的好感了。”



“很聪明的策略。”杨文东笑了笑,说道:“他们明报想要做大,就是需要广告费,然后反向培养新闻团队,所以这明报也不仅仅是靠着金镛的能力啊。”



虽说金镛的很厉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