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74章 沙城(一)
了下来。”



宁安突然想到了什么,“夫君,你说西凉人会不会通过戏剧传递消息。”她始终觉得奇怪,老太君活了一辈子,为何会因为悲剧而悒悒不乐?班主以及戏班又是那么有才华,现场便能改变剧目内容,无须排练便能上台演出?还有,做官不好吗,承爵不好吗?为何明明知道我们与西凉纷争不断,却偏偏要写一个娶了西凉公主,成了西凉王?



西凉边境有一坐小城,名沙城,乃是通商必经之所。早晚温差大、风沙大,风暴说来便来。当年宋家便是经过这座城时,被人骗了,父母双亡,宋轶也流掉了将近八个月的孩子。



肃宁将染料倒入温泉水中,让宁安下去泡一会儿。“这是活水,明日便没了。”便是再,也无妨。这种染料,是从生姜中提取,又兑以几十种药材,即可附着于皮肤之上,七八日不掉,又能滋养身体。若是等不及七八日,用另一种药材煮汤,也可洗去。



宁安泡完后,他又加了一味染料,自己也进去泡了会儿。两人擦干身体,换上提前准备好的衣裳,点雀斑的点雀斑,粘胡子的粘胡子,便是眼白,都喝了药使它微微发黄。待装扮好,已经成了完全陌生的两个人。



山中猎户与猎户妻子。



宁安原想着沙城与应州城差不多,却不想沙城便如起名,是一座风沙之城,黄土黄砖黄墙,几乎看不到一点花红柳绿。



“这里风沙大,种了树也很容易被吹走,加之只是一个中间小城,城中的人家少,久而久之便少有人种树了。”



肃宁带着她拐入一条小路,“这里也有我的人,你安心的住着。”



宁安看向他,这次的事,除了连墨白,他们谁都没透露。肃宁道,“我和连老鬼弄了个江湖小帮派玩玩。”他咬重小字,“不足为道。”



宁安点头,并不多问。她对江湖这些没什么兴趣,反正他能拿银子回来就行了。再说了,她总不能事事问个一清二楚,总要给他留些空间,也省得觉得她看的紧,日后将心思放到其他女人身上。



覆满黄土的房子,满是黄沙的地,新奇之下难免不适应。幸好水源还算充足,虽比不过应州泉水甘甜,含着沙土,微微发涩,加了茶叶煮了,也别有一番滋味。



看守房子的是赤炼堂的人,一老一小,老的看不出年龄,看着像是四十多,看想想王爷建立赤炼堂的时间,又觉得她不会有那么大。小的十七八岁的模样,脚步沉稳,一看便是练家子。老的瞎了眼,小的是哑巴。



“她们二人均忠心耿耿,你放心用。”



宁安点了点头。



歇息了一会儿,肃宁要去城中探探消息,也想着带宁安去逛逛,便一手扛着山羊,一手牵着宁安去了市集。



“以低上屋上风沙来看,沙暴刚过去没多久。”今日定是不会在回来了,这时的市集人最多,也最为热闹。



宁安在市集上看到了不少中原相貌的人,肃宁道,“西凉少种子、米面,也少盐,瓷器、字画,中原人便会将这些东西运来,加上几倍的价钱卖给他们。”同时收购西凉的东西,带回去卖给中原人。



“盐?”盐不都是官家的吗?



“盐是官家,但私盐也是屡禁不止。”许多时候,只要对方不过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便过去了。



肃宁找了个空位,直接将两百多斤的山也仍在地下,然后拿出虎皮毯子铺下,同宁安席地而坐。



宁安摸了摸虎皮,“怎么还把它带出来了。”怪粗的,坐着不舒服。



肃宁笑了笑,将水囊送到她嘴边。“这里干,多喝些水。”用虎皮,是为了告诉旁人,他是一个有能力的猎人。



没一会儿,便有人上来询价,说的是西凉话,宁安听不懂。讨价还价许久之后,对方摇了摇头离开了。肃宁站起,冲着他的背喊了两句。



旁边的摊子是卖果干的,风一吹便是一层土,卖者似乎习惯了,买者也不在意。



宁安低声问他,肃宁道,“那种果子干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多是买回去去核浸泡,熬成药丸保存。”若不浸泡去不了核,去核后还要浸泡,经过多次淘洗,再多的灰尘也洗掉大半了。



宁安看了对方一会儿,见她一直没停过,便道,“她的生意真好。”不像他们,在这儿坐半天了,只来了一个询问,还被王爷骂走了。



“那种果子,长在极高的树上,采摘不容易。爬树的功夫,多是父辈代代相传,寻常人很难采摘,”加之一年只开一次花,结一次果,当然买的人多。



宁安问,“那咱们要买些带回去吗?”



肃宁想了想,宁安不能乱吃药,怕药性相冲,但孩子们有时换季咳嗽倒是可以冲水喝。他将腰间钱袋拿出给宁安,“去买些吧。”



宁安问,“要买多少?”



肃宁笑道,“果肉少,熬不出多少,买个十斤吧。”回去熬成酱,逢换季的时候即便孩子们不咳嗽也可以冲水喝。



宁安拿着钱袋乖乖走过去买果干。果干摊子的大娘对他们早就好奇了,只是这坐小城每日来来往往的人多,也多见猎户,她虽好奇,也不会上赶着去搭话。



大娘虽长的干瘦,却十分精壮。她问宁安,“可带了布袋?”



宁安摇头。大娘道,“呦,那你这十斤也不好装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