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11章 大咖捧场
那些恶意又无理的揣测?



张作骥恭维道:“陆导,电影很精彩,听说已经拿到了900多万的票房了吧?”



“哈哈,成本200万,目前只能说是小赚,这次看看能不能在海外版权上有一些突破吧!”



路宽看陆钏志得意满,也好整以暇地看着他显摆,跟看猴戏似的。



陆钏的嘴巴简直要咧到耳朵根了,对着赶过来的采访国内媒体又是一番吹嘘。



看着一边人畜无害的路老板还不忘掰扯一句:“各位,大家就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了,移步隔壁去看一看路导演的大作吧?”



田状状也招呼路宽:“小路,先过去做准备吧。”



距离《鼓手》首映还有半小时,剧组成员们提前到达做好迎接观众的准备,这是礼仪和惯例。



心浪的韩璐和《楠方》的谢晓也提前到了放映厅,和路宽打起招呼。



“路导,终于到你的主场了,回答我几个问题吧!”



路宽对这个竞品单位的女记者印象不错,当下笑着点头同意。



“请问您对自己的电影预期交易和获奖情况如何?”



路宽实话实说:“海外版权有一些接触,真正确定交易情况可能还得等到获奖情况公布之后。”



“至于获奖情况,我倒没有太大奢求。”



“《爆裂鼓手》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文艺片,从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来看,是带有好莱坞电影元素的。”



两位记者倒还没有太大反应,但现场的张作骥、陈果,甚至是陆钏都听得一愣。



这是干嘛?自杀?向威尼斯宣战?



前文提到过,威尼斯是电影阵营里的反好莱坞急先锋。



一个电影节有一个电影节的选片调性,你路宽作为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导演,公然宣称自己的好莱坞倾向。



这完全可以理解成是对威尼斯传统的评委会理念的挑衅。



他真的那么傻吗?



刘伊妃和田状状第一天就陪路宽见过巩莉。



在他们回去的路上,路宽曾经表达过对这一届威尼斯评审团队和评奖倾向的思考。



2002年之前和之后的威尼斯电影节口号都是反好莱坞,为何只有这一届叫做“接受多元”?



黏上毛比猴都精的路宽不会做这种蠢事,他的目标直指本届电影节的主席,德哈登!



青年导演的首部影片怎么拿三金?



是不是穿越北电2002级表本,随便抄个剧本,网罗几个成名演员,资本上赶着投资,韩山平纳头便拜,然后一炮成名?



可以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事情。



首先《爆裂鼓手》的内容够扎实,阵眼冯远争实力超群,影片质量是受到评审会认可的。



不然也不可能同意他延迟交片的请求。



其次这一次是华人演员作为评审会主席,这在精英评奖制度下是一个绝对的利好。



在最后的拉锯战和投票局面僵持不下的时候,只要影片质量过关,她就能有一锤定音的魄力和决心!



这一点不用怀疑,从1997年她为了给梁超伟拿影帝和阿佳妮公然撕逼就看得出来。



最后,也是路老板刚刚对着一众媒体发言的目的。



你德哈登不是要讲“接受多元”吗?



你不是邀请了历史上最多的好莱坞电影参加展映吗?



你不是在电影宫外最好的位置都贴上了好莱坞巨星的海报,还邀请他们走红毯吗?



我现在就接住你这根橄榄枝,公然和你遥相呼应,看你接不接招!



这位曾经执掌柏林电影节长达20多年的德国人也是个偏执狂,路宽相信他对于评审会的决定是有影响力的。



除了这些之外,剩下的就要看路老板这几天疯狂蹭电影展映的成果了。



比如一众大咖的捧场和站台。



陆钏和王小磊在一起窃窃私语,继而又假意安慰神情严肃的路宽。



“小路导演,不要着急,华语片在国外参展是这样的,刚刚《寻枪》的厅里也只坐了三分之二的观众。”



他环视着门可罗雀的现场,心中不免有些落井下石的得意,又不好表现地太明显。



只可惜瞬间就被打脸。。。



先到场的是巩莉。



“巩主席,欢迎!”



她今天穿着身镂空的黑丝长裙,气质典雅高贵,和西装笔挺的路宽站在一起也丝毫看不出年龄。



两人入乡随俗地来了个贴面礼。



即使两人距离不算近,路宽还是充分感受到了熟女的魅力,温软的触觉转瞬即逝。



“小路,这几天多上采访,多给自己造造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