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42章 迎春医学院
肖迎春走进去的时候,傅庆年和蒙大夫、牛大夫还气鼓鼓的。



显然,他们也知道太医们说的理由,是如今整个社会的习惯性思维方式。



对错没法论,现实就是如此。



蒙大夫常年游走各地,知道的比傅庆年和牛大夫更多。



“许多女子,觉得病痛是在见不得人的地方,平日真的难受了,也只敢叫人把脉开药,至于查看患处,是万万不敢的……”



“哪怕是女大夫,她们都抹不开面子……”



也因此,许多女子年纪轻轻就因为病痛饱受折磨,甚至早早就丢了性命。



男人们倒是无所谓:没了一个,还能再娶。



这世道,有点本事的男人想要续弦、纳妾,都方便至极。



傅庆年听完了蒙大夫的话,更觉得应该如此了。



“我愿意教,教那些女徒弟们来学。”



牛大夫却突然蹙眉蹦出一句:“你愿意教,谁愿意学?”



学医这种技能,跟绣花织锦又有不同:绣花织锦学习一两年都能赚钱了!



学医却一两年才开始入门,想要精通,基本十年起步。



不仅如此,学医还要跋山涉水采药,会有危险;



成日都是跟病患打交道,会很腌臜……



还没办法短期内给人创造经济效益……



富贵人家的小姐坚持不了十年就该成亲生子了。



寻常人家的姑娘学手艺都是奔着贴补家用去的,谁舍得白送去十年,却分文都拿不回来?



一时间所有人都沉默了。



肖迎春看着气氛低沉下去,上前一步:“迎春书院的孩子愿意学。”



确切地说,是慈幼院那些女孩子们愿意学。



对于本就是被抛弃的女孩子们来说,能被慈幼院收养、吃饱穿暖,本就是侥天之幸。



若能学一技之长,以后能持续长久地有一口饭吃,那就更好了。



至于面子?男女大防?



她们本就没爹养、没娘教的,谁来教导和管束他们男女大防?



傅庆年提醒:“要把这些孩子教出来,教到能出去诊脉、开方的程度,至少至少需要五年以上。”



“正常则需要十年以上……”



简而言之一句话:这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等待,才会有结果。



肖迎春毫不犹豫地点头:“没关系。天武朝等得起。”



多少年都这样过来了,再等等又有何妨?



肖迎春命令一下,还没选技艺的慈幼院孤女纷纷学医。



为了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肖迎春还给学医的慈幼院女孩一个政策。



只要她们被收为傅庆年的徒弟且好好学下去,十年内都可以由慈幼院免费提供食宿,不管她们那时候有没有十六岁,有没有成亲……



慈幼院规定:男女都只养活他们到十六岁。



十六岁以后,她们都要做事赚钱,再在慈幼院吃住,是要给钱的……



这个政策让许多想学医的女孩子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不过两天功夫,迎春书院(医学院)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学中医第一件事:背汤头歌。



与其说是背书,不如说是挑拣性子沉稳的。



太过跳脱、毛毛躁躁的孩子,不适合学医……



另一边,傅思妍正积极交接奶茶铺子工作,她想去帮爸爸。



爸爸没有跟小孩子相处的经验,又是男人,后期沟通医学知识时,没那么方便。



自己是女人,天然比男人要更容易跟小孩子亲和。



傅煜城不高兴了:“妈妈,你干嘛放弃如日中天的生意,去做书院夫子?”



还是中医的夫子?



那个又不来钱!



再说妈妈自己的医术都是半吊子,去了那边,更多是当助教。



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傅思妍却很认真地看着傅煜城:“我这是在做积福积德的事。”



“如果这批孩子教好了,以后不仅是他们有了养家糊口的本事,还会有千千万万的女子会因此受惠。”



“这是多大的好事啊!”



“说不定以后你的人生也能更顺遂一些呢?”



傅煜城心头有些别扭:母爱倒也不用这样表达。



可他到底闭嘴了。



国营的独家奶茶生意,妈妈说放手就放手了?多可惜?



傅煜城说出自己的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