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87章
程时数控机床的主控制程序,也就是核心程序。



他用铅笔,是为了方便修改。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他本来知道无数种炫酷的代码,能让机床做各种复杂而精确的动作,可是现在拉胯的芯片和硬件压根做不到,所以只能在其中寻找平衡点。



最后脑子里的成熟程序,十个可能只能用一个。



很不甘心,却没有办法。



主控程序主要作用是协调各子系统运行,实现实时数据处理与控制指令生成。



第四代数控机床的主控程序是基于小型计算机的分时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处理。



用集成插补算法来生成刀具运动轨迹。



国内一直没能开发出合适的主控程序,是因为主控程序的实时性要求高、算法复杂、系统稳定性难保证,又缺乏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和调试手段。



就拿实时性这一条来说。



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实时控制刀具的位置、速度和方向来确保加工精度,所以核心程序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和控制指令的生成。



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硬件性能相对有限,反馈时间长,运算速度慢。



就好比要一架最大时速只有二十公里的自行车一小时内往返一百公里运送紧急药品。



不是自行车不想做,而是它确实没那个能力。



同样被算力限制的,还有插补运算。



插补运算是用于根据零件的几何信息计算出刀具的运动轨迹,是核心程序的关键部分,需要对大量的坐标数据进行快速且准确的计算。



开发高效、稳定且能适应多种加工需求的插补算法需要深厚的数学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



比如程时这种,几十年专门做机电工程,对硬件软件材料机械都了如指掌的人。



同时,核心程序还需要保证系统稳定性,在程序设计阶段就要进行严格的错误处理和容错设计,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硬件故障、电源波动、外部干扰等,并设计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这需要大量的测试和验证工作,才能做到的。



同时核心程序还与数控机床的各种硬件设备进行紧密协同工作。



好比这一次他自制的数控机床,就是由全世界七八个国家,包括中国的不同厂家生产的各种硬件和设备所组成。



这些硬件在接口、通信协议和控制方式上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就要求核心程序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配置性。



程时以前用过数控机床的程序,匹配的是那一台机子上的硬件。



所以就算他能背下来,也不能完全照搬,必须要根据经验来做相应的调整和调试。



可是又缺乏调试条件.......



他那个电脑,跑一次程序要一整天,真是慢到让他抓狂。



幸好他给林雪霁写元件和设备清单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



所以,虽然很慢,还是可以实现。



蒋郁东就坐在程时边上,默默看他在本子上写着各种英文字母,符号和数字。



他知道那是C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只暗暗感叹程时竟然可以这样流利地写出来,就好像程序都已经存他脑子里,他的手只是个打印机。



他在大学里的时候也对这个新兴的C语言编程很感兴趣。



但是那个时候大学里只有BASIC 语言的编程课程。



所以他也只能自学了个皮毛。



别说是像程时这样流利的编程,就连看得都有点费劲。



程时压根没有机会受高等教育,能有现在的本事光靠聪明肯定是不够的。



程娟说过,程时最颓废的时候都是在图书馆和车间里度过。



他房间里最多的书、各种机械图纸和自己用木头做的机械模型。



主持人叫获奖的人上去领奖合影,打断了蒋郁东的沉思。



蒋郁东用手指敲了敲程时面前桌面,提醒他。



程时抬头看了看,把本子放进包里,跟大家一起上去了。



最后合影时,蒋郁东站在程时身边,程娟的侧后方。



程时往旁边让了一步,让蒋郁东能站在程娟的身后。



午餐等于就是庆功宴,蒋郁东非要拉着程娟和程时一起坐。



无数人过来找蒋郁东喝酒。



每过来一个人,蒋郁东就一脸自豪和幸福向人介绍程娟。



这个态度,倒是让程时挺满意的。



该说不说,这混蛋虽然自大、绿茶又腹黑,但是该表态的时候不含糊,也算是拎得清。



蒋郁东不知道被灌了多少杯,有点醉了,扶着额坐在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