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69章 燧发枪
接下来的日子,林萧几乎是泡在了这个新成立的,高度保密的武器作坊里。



他亲自挑选了几个手艺最精湛、心思最缜密、而且绝对可靠的工匠,包括铁匠、木匠和几个擅长精细活计的年轻人。



第一步,就是将合格的钢管截成合适的长度,作为枪管。



林萧要求极高,枪管必须笔直,内壁要尽可能光滑,以减少发射时的阻力。



在枪管的尾部,还需要精确地钻出一个小孔——火门,这是点燃枪膛内火药的关键。



接下来是制作枪托。林萧选用了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核桃木,亲自画出图样。



木匠们小心翼翼地按照图纸进行切割、刨削、打磨,不仅要做出符合人体抓握的舒适形状,更要在枪托上精确地挖出容纳枪管和击发装置的凹槽。



这需要极高的契合度,差之毫厘,都可能影响武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复杂、最核心的部分,无疑是击发装置的制作。



林萧拿出了早就绘制好的图纸,上面分解着一个个奇巧的零件:



弯曲如鹅颈,顶端夹着燧石的击砧(也叫击锤);带有粗糙摩擦面的传火孔盖(也叫火镰);下方盛放引火药的火药池;还有内部精密的弹簧、阻铁和扳机……



这些零件都不大,但每一个都需要用上好的钢材,经过铁匠千锤百炼,再由精细工匠一点点锉磨、钻孔、淬火,保证其硬度、韧性和尺寸的绝对精确。



工匠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巧复杂的设计,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围着图纸反复琢磨。



林萧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每个部件的功能和运作原理,亲自示范关键部位的加工要点。



“这个弹簧的力度要恰到好处,既要能有力地带动击砧,又不能太硬,导致扳机扣不动。”



“火镰的角度和粗糙面很关键,要保证燧石每次撞击都能产生足够多的火花。”



“阻铁和扳机的配合要灵敏,轻轻一扣,就能释放击砧。”



整个作坊里,锉刀摩擦金属的“唰唰”声、小锤敲击的“叮当”声、还有林萧不时指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每个人都屏息凝神,全神贯注,生怕自己手里的活计出了差错,耽误了这“划时代武器”的诞生。



又过了十数日。



当最后一个零件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到位,经过反复调试,确认所有部件都能流畅运作后,大周朝第一把燧发枪,终于在林萧和工匠们的手中诞生了!



它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深色的核桃木枪托泛着温润的光泽,冰冷的钢制枪管和击发结构则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萧哥……这就是……枪?”张富安伸出手,想摸又不敢摸,生怕碰坏了。



林萧拿起燧发枪,掂量了一下,满意地点点头:“对,这就是燧发枪。”



光有枪还不行,还得有弹药。



林萧又带着人开始制作子弹。



他让人取来之前炼钢剩下的铅锭,架起坩埚,将铅块熔化成银白色的液体。



然后,拿出他早就设计好的子弹模具——两个半球形的凹槽合在一起,中间留有小孔。



将滚烫的铅液小心地倒入模具,冷却后打开,一颗颗圆滚滚、亮晶晶的铅弹就成型了。



接着是制作定装纸壳弹。工匠们按照林萧的要求,用坚韧的纸张卷成小纸筒,一端封死。



然后,用特制的小勺,精确地量取一份细粒化的黑火药倒入纸筒,再将一颗铅弹塞进去,最后将纸筒的另一端也封好,用细麻线扎紧。



这样一来,每一发子弹都包含了定量的火药和一颗弹丸。



使用时,射手只需用牙齿咬开纸筒尾部,将少量火药倒在火药池作为引火药,再将剩余的火药和连着纸壳的铅弹一同用通条塞入枪管即可。



这比起分开装填火药和弹丸,无疑大大提高了装填速度。



一切准备就绪。



林萧决定立刻进行试射。



地点依然选在城外那片熟悉的山谷。



张富安和参与制作的几个核心工匠都跟来了,一个个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期待。



孙明德也听说了消息,特意从军营赶了过来,他对手里那把造型奇特的“新家伙”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靶场上,竖着几个五十步外的木靶,靶心用白灰画了圈。更远处,还挂着几个拳头大的陶罐。



林萧走到射击位,动作娴熟地开始装填。



他拿起一发纸壳弹,用牙齿“嘶啦”一声咬开纸筒尾部,将少量乌黑的火药小心倒入击发装置的火药池中,然后盖上传火孔盖。



接着,他将纸筒竖起,把里面的火药和铅弹顺着枪口倒入枪管,最后抽出通条,将弹药用力压实。



“咔哒”一声,他扳起击砧,露出下方夹着的尖锐燧石。



整个装填过程,不过十几息时间,看得旁边的孙明德眼睛都直了。他以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