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四十六章 发干之战
荀攸的建议,就是要分兵防守白马、乐平等地,防止罗昂大军趁虚而入。



曹操虽然很不甘心,但面对罗昂军,心中升起一种难以战胜的颓丧感。



这时,一名士兵端着一碗汤水,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将汤水放在桌案上,然后退了下去。



曹操走到桌案边,然后拿起汤匙,在汤水中舀了几下,见浓汤中有一些鸡肋,不禁喃喃道:“鸡肋!鸡肋!”



张绣率领四万精锐,渡过马颊河,直驱白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白马外围,然后又强攻白马城。



马颊河,位于中国华北。它起源于河南省濮阳市金堤以南的金堤河,在山东省的无棣县入海。



马颊河的河势上广下窄,状如马颊而得名。它发源于濮阳澶州坡。



1949年前,境内有一个宽4米、深15米小水槽,大水靠坡洼漫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市政府对马颊河进行疏挖,在清丰北将河线改入潴龙河,称新马颊河。



1966年至1972年,马颊河治理时,市政府将新马颊河改入马颊河。



现在,马颊河全长480公里,流域面积9450平方公里。濮阳市境内长625公里,流域面积1150平方公里。



1986年,第一濮清南引黄补源工程建成后,马颊河除防洪排涝外,兼有濮清南干渠输水灌溉作用。



周定王时,马颊沿河各国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秦朝时期,始皇帝联断补缺,民间有秦始皇走马修堤之传说。



后来黄河夺马颊河道,堤防浸毁,古河已湮。



现在的马颊河,实为唐时疏浚,几经治理,以供转运海漕。



《书疏》记载:李巡曰,马频河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也,在东光之北、成平之南。



《清一统志》记载:禹贡九河之马颊故道,久湮,非此河也。



《山东通志》记载:笃马河,亦名马颊,非禹迹也。



白马守军苦苦抵挡,情势十分危急。



守卫白马的曹军人数虽然有五万人,但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新兵。因此,在罗昂大军的猛攻下,很快就摇摇欲坠。



守城将士向周围发出急报。



燕县。太守府。



这时,一名士兵跑了进来:“将军,白马传来的告急文书!”



说着,他将手中的绢帛呈给乐进。



乐进接过绢帛,然后展开看了一遍。



这时,他露出惊讶的神情。



他现在才明白,城外的罗昂军只是疑兵,其真实目的,是要吸引己方,好掩护张绣那一军。



他十分焦急,因为白马的得失,可谓是关系重大。



白马县不仅是兖州北方的门户,更是连通河南、河北地区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后果就不堪设想。



因此,乐进在接到白马告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率领五万大军,立刻燕县,准备驰援白马。



燕县,秦朝设置。



春秋时期,此地是姞姓燕国的国都,后世称为南燕国。



秦朝设置燕县,属东郡。



楚汉大战之际,汉军击破楚军于燕郭西,即此。



西汉仍在此置燕县,属东郡。



东汉仍在此置燕县,属东郡。



西晋仍在此置燕县,属濮阳国。



北齐在此设置南燕县。



《左传·隐五年》记载:卫人以燕师伐郑。



《古今注》记载:南燕国今东郡燕县。



《水经注疏》记载:燕有二国,一称北燕,故此注言南燕,以别之。世本燕国姞姓。



《地理志》记载:东郡燕县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也。



不一会儿,大军抵达支流不远的一片山林中,并停了下来。



然后,乐进派出斥候,去侦查罗昂军木城的情况。



所谓木城,就是黄月英主持建造的那种漂流于马颊河上的木制城楼,这已经成为罗昂军控扼马颊河支流的重要战略武器。



乐进急于驰援白马,必须要避开罗昂军的木城,否则的话,北上渡河行动根本无法展开。



不久,斥候回来了。



乐进问道:“情况怎么样了?”



斥候道:“罗昂军木城还在支流附近,但他们离这里只有四英里。”



乐进大喜,只觉得罗昂军没有发现己方的行动。



然后,他率领大军,离开山林地区,来到支流岸边,命人找到标记,从水中拉起了那两道绳索。



原来,曹军在这个位置上,实先布置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