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七十一章 年轻,貌美,有才
“我都说了那么多了,该你们说了。”



李可一脸愚蠢大学生的表情看着他们。



其实姚广孝跟高启都很想说啊。



问题是……



朱元璋可不是个好人。



大明不比大宋,大宋说错话了,皇帝也不会砍你。



可姚广孝跟高启现在要是说错话,他们很难确定李可有没有那个保下他们的能力。



更别说,李可人家是朱元璋的女婿,所以人家怎么骂朱元璋都不怕。



他们要是骂朱元璋,那他们估计就得人头落地。



因此姚广孝先不说怎么治国,而是问起了李可搞专利局,办银行的事。



银行的事,姚广孝懂,这不就是古代的钱庄,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交子、元代的至元通行宝钞。



可这专利局……



他略有耳闻,只是一直不得其意。



便道:“和尚听闻李参政在应天府开了一个专利局?”



李可嗯了一声,“那又怎么了?”



姚广孝便道:“这‘专利’一词,该怎么解读?”



李可便道:“其实……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也不清楚能不能干成。”



“所谓专利,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某个人,或者是某个团队的专有的权利以及利益。”



姚广孝跟高启都一脸听不懂的表情看着他。



李可便道:“就好比高编纂你写了一首诗吧,写完了以后,是不是就会有人到处给你传,然后给你擅自印刷?而且,他们印了你的诗,拿去卖,不会给你一分钱。”



“我记得唐代的白居易,他的诗由于很受欢迎,所以很多人都愿意印他的诗,然后拿去买。”



“而专利局就是为了限制不让这些人随便拿去印,随便拿去卖,如果你要印,你要卖,那你就得给这首诗的作者分成,或者也可以说是买断。”



姚广孝:“买断?”



李可:“就是我一次过给你多少钱,然后你这诗,我就可以随便印。”



高启是个大方的人,他巴不得人们争相传抄自己的诗呢。



而且写诗不能拿来给人看,那他写诗还有什么意思?



结果李可却还要禁止别人这么做。



这可真的是反其道而行之啊。



姚广孝便道:“那李参政你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这诗,从古至今,都是相互传抄。”



李可便道:“我设立专利局的用意就在于,可以给所有善于发明技术,以及创作文学的人,提供一个多劳多得的制度保障。”



“你们试着想想,如果写诗能赚钱,那么肯定所有人就都有写诗的兴致了。”



“甚至可能一些人原本不写诗的,他为了赚点钱,也跑去写诗了。”



姚广孝还是不懂,“那这又有什么用呢?”



高启也难得开口道:“写诗往往是为了言志,为了抒发胸臆,李参政你这么做……”



李可便道:“我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能让一些人可以赚到一些钱。”



姚广孝:“?”



高启:“…”



李可:“你们想想,要想百姓过上好日子,靠的是什么?”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都把他们给问住。



不过主要也是由于这个问题,你可以说出无数的答案。



姚广孝斟酌再三,这才回道:“靠老天爷赏脸?以及别来那么多的人祸?”



李可便道:“你说的,也不能说错,因为华夏这千百年来,就是这么过来的。”



“只是……你说的这个是有上限的啊。我就当你说的都实现了,老天爷它确实足够赏脸,也没有人祸,那一户拥有十亩地的人家,你就算是再努力,一年所得,也才不过三十石米。”



“这就是这个人过上好日子的上限了。”



“那若是这个人再聪明点,别人种地,他种桑树,养蚕,卖蚕丝,一年所收,估计十倍于种地,可这也是极限了吧?”



“那还能不能再弄点别的,可以再继续超出这个极限?让百姓,能多出一份种地之外的收入?”



“当然,你们可能会觉得,百姓大字都不识得一个,他们哪有那个能力?”



“那我不说种地的,我就说私塾里教书的先生,他们是不是也是百姓,他们可不可以除了教书之外,再额外想办法赚到一点钱,以改善自己跟家里人的生活?”



姚广孝是聪明人,似乎有一点听明白了。



李可接着道:“其实不单单是诗,世间一切可以赚钱改善所有百姓生活的东西,理应都可以得到专利局的保护。只是现如今,专利局才刚刚起步,所以采取了比较稳健保守的政策而已。而且……与其说是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