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4章 我想跟着你干
一般来说,中大型批发市场的档口才是一个城市的蔬菜集散中心。



花城也是如此。



一些稍远地区的蔬菜基地,如增城、东莞、惠州等地的蔬菜基地都是通过档口中间商卖菜。



乃至外省的蔬菜基地也是如此。



只有城市近郊的菜农才是自己流动到批发市场卖菜。



而近郊以保鲜期短的叶菜为主,比外地菜更新鲜,货架期也更长。



只是近郊的菜农在最近的暴雨中都损失惨重,加剧了供应短缺。



现在看来,增城、东莞和惠州的蔬菜基地也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陈家志大致猜到缘由后,便不再犹豫,直接开口喊价。



“空心菜二块五!丝瓜和苦瓜都是两块!”



“嫌贵的可以先走了!”



陈家志大喊一声,结果无人离开,瞬间他就意识到喊低了,只涨了一毛。



但话已出口,也不好再变。



有人问道:“菜心呢?”



陈家志抬头看了看,是个挤在前面的小个子男人。



“菜心已经被订完了,这几天都没有,要等10号去了。”



“匀一点给我行不行?”



“不行,都是长期拿我菜的老客户,价格差不多情况下,我肯定优先保障他们。”



近几天市场火热,陈家志面对新客,都会反复把对老客户的优待挂在嘴边。



就为了给人留下印象。



以期望后续能把更多的新客逐渐转化为稳定的老客户。



小个子男人有些失望,但还是另报了40斤空心菜、10斤丝瓜、20斤苦瓜的订单,是一个不错的大单,给陈家志贡献了160元收入。



陈家志让戚永锋开始卸货,他则拿笔和本子开始记录订单信息



也有客户自己提菜走人。



等第一波客流走完,戚永锋骇然发现菜少了三分之一,此时才过了半小时,刚刚两点左右。



“这卖得也太快了。”



陈家志笑道:“今天比昨天是要快一点,花城附近蔬菜基地的菜应该也不多了。”



他往旁边看了看,易定干也卖了小一半的菜,李明坤和郭满仓又一次见底了。



一边装菜,陈家志一边和戚永锋分析着周边蔬菜基地的情况。



其实也是对自身了解信息的梳理和回忆,后世他虽然没在花城了,但全国信息越来越畅通,蔬菜也是如此。



尤其是花城,是全国菜心种植户和商贩都关注的地区。



只要花城一缺菜,一两天之内就立马有外地菜填上。



导致靠信息和时间差赚钱越来越难。



但现在通讯还极为不方便,别说手机了,大部分菜贩子连bb机都没有,交易大都靠面对面。



所以再过几年很多菜贩子靠信息和时间差发了财。



但现在还不行。



陈家志想着这几天看的杂志,蔬菜供应整体是偏紧的,也就是全国各大城市都缺菜。



珠三角作为改革先锋地区,人口汇集之地,蔬菜的需求更大。



花城受了暴雨的影响。



其它珠三角城市也难以幸免。



一字一句的分析后,陈家志对蔬菜价格变化背后的因由更加清晰。



但戚永锋却听得很迷糊,头昏脑涨,愈发感觉自己不适合种菜。



装第一波客流菜的同时,又陆续出了几单,都是临时的小单,等装完后,陈家志看了看剩了多少菜后,就突然暂停了售卖。



“靓仔,你还有这么多菜呢,怎么就不卖了?!”



“我可以再高一毛钱的价格啊!”



一名大姐十分不解陈家志的行为,和他纠缠了好几分钟,陈家志估摸了下时间,也乐得和她掰扯。



“都是老客户昨天就定好了的。”



“别人每天都拿我的菜,做生意就讲究一个诚信,我不能因为你来得早,价格又只高了一点点就把别人的菜让给你……”



此时,卷毛菜头与和尚就站在不远处,听到了陈家志略微有些大声的言论。



心里情绪莫名。



这还是小菜农吗?



就在两人愣神的片刻,又有一人快步走到了陈家志摊位前,问了价,随后递了几张钞票给陈家志,留下一句话就走了。



“明天还是30斤。”



和尚认出了那人,本市场也要排菜心的蔬菜配送摊贩。



两人也不再停留,往前走了两步,在那名大姐的注视下和陈菜农完成了交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