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95章 向专业化迈出一大步
仿发音。



“爸爸~”



“爷爷~”



“拿~”



“走~”



陈正云也咿唔呀唔的互动。



等李秀忙完后,陈家志才又把儿子给了她,自己则带着记账的笔记本准备去菜场。



李秀抱着陈正云来到院子里,教着陈正云做拜拜,一边嘀咕道:“儿子,感受到你爸爸公式化的爱了没有?”



陈家志尴尬地挠了挠头,刚才教那几句很公式化吗?



但陈正云也笑逐颜开的和他挥手做再见~



下午李秀一般都是在家里。



陈家志到菜场时差不多5点,正是菜场忙碌的时候,菜工零乱的散落在菜田里。



采收、施肥、打药、剪枝、拔苗、间苗……只有菜场里的忙碌,才能换来市场上的收获。



陈家志同样先从北片开始巡田,青椒依然在采收。



不同的是敖德良还在尽最大努力延长植株生命力,戚永锋和黄日新有部分地块已经开始拉秧拔苗,菜场时隔半个多月后又有了新的空地。



南片则更为火热了。



放眼望去,菜苗更高更绿了,播种时间确实很集中,300亩地播种期全集中在57~515日这九天时间。



除了20来亩空心菜,剩余280亩全是菜心。



也都开始进入了采收期。



空心菜便是去年陈家志留种的大骨青,他特意去采收体验了一会儿。



颜色翠绿,茎叶分明,产量看上去也很不错。



这证明他去年留种的方向还是颇有成效,今年资本厚了,也可以进行一次更细致的留种筛选。



“陈老板,这藤藤菜好吃得很,拿回去择成一段一叶,再加点花椒和干辣椒炝炒,香得很呢。”



“是嘛,我也喜欢吃藤藤菜,要想长得帅,就吃藤藤菜。



夏天到了,就该多吃点藤藤菜。”



“陈老板,你还挺会说笑,你长这么帅,未必就是吃藤藤菜吃出来的么?”



“可能有点这个缘故哦~”



“哈哈哈。”



陈家志和菜工们开了几句玩笑才离去。



吃了藤藤菜就能长得帅,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就和云南的‘吃洋芋长子弟’,以及广东人对蔬菜完整性异乎寻常的坚持一样,都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往前骑了一段路,陈家志又在采收菜心的区域停了下来。



每一个菜工身前都放着几个塑料筐,一手又一手整齐的菜心摆放在里面。



收菜工的分组也卓有成效了,按件算工资提成,效率明显提升。



据他所知,当下大部分菜场不仅没冷库,工资体系也还在按月给死工资,小拱棚也没得到大规模普及,‘铁指甲’也还没传播出去……



一层层叠加,江心菜场在各方面都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



这菜收着也颇为赏心悦目。



他又去了冷库,往市场发货的车也来了,五十铃也停在冷库外。



冷库内外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的两个世界,外面二三十度,里面三五度,进去的一瞬就很提神。



由于菜心、空心菜和青椒的冷藏温度不一致,冷库里只有菜心和空心菜。



青椒为菜心做出了让路,改为了下午采收,供港的车辆也来了,采收称重后就直接称重发货。



而采收后的菜心和空心菜都是先装于塑料筐中,在冷库预冷后又分装于泡沫箱,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加入冰袋或者冰瓶。



虽说增加了成本,但整个过程都突出一个标准化流程,大大减少了运输风险,缓解了采收压力,也让销售更便捷,整个体系的效率上了一个档次。



至于增加的成本,只要做得好,完全可以往下游转嫁。



陈家志往冷库中央走了走,几名上身穿外套的女工正从塑料筐往泡沫箱里转移菜心。



双手捧住菜心尾巴上的叶子,一提一放,就整齐换了位置,动作熟练而迅速。



别嫌麻烦,菜心或者说叶菜出口的货柜都是这么装的。



而且很重要,他想起前世的一次经历,一名女工装出口货柜时,捧菜心‘尾巴’时散了,又闷声不吭继续装箱,过关时被查出来,最后导致一货柜菜心全部报废,老板损失十多万~



蔬菜包装很重要。



在后世,蔬菜打包包装也衍生出了专门的工种。



有的打包团队能多达几百人,常年在产区专门做蔬菜分拣打包,工资比不了收菜工、嫁接工等技术工种,但也能稳定月入五六千块。



这条产业链上养活了太多人。



几名打包工人也注意到了他的到来,“陈老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