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三章 东栾记事
铺子的生意很好,好的都有些出乎程老板的预料。



东栾从不缺少银子,四国中属东栾百姓最为富裕。



此地盛产宝石,转手卖掉就是一笔银子。因此,当地的百姓多从事宝石相关的行业。然而东栾大部分的土地都很贫瘠,并不适宜耕种。所以,即便有丰富的宝石资源,可仍旧有些百姓吃不饱饭。



是以,每年东栾都要从西延购置大批的粮食,东栾最受欢迎的就是粮行了。



这几年靠近西延和西狄的土地,也有人开始耕种,只是产出并不乐观。



饶是如此,倚靠着丰饶的宝石,东栾的日子过得倒也还算和美。



东栾国家小,国土面积还不到西延的五分之一。因此,国君已经和西延签订协议,互为邦交。



有了西延做支撑,东栾百姓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每年收获不算多的粮食,再用宝石换银子,这就是东栾百姓的日常。



平日不用侍弄农事,一年中也不是每日都需要下矿,倒是多了不少闲工夫。因此四国中,属东栾的娱乐项目最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程老板能够拥有一整条商业街,赚进大把银子的主要原因。



人活着追求的无外乎衣食住行,其他几项可以满足后,就开始想要更多。



‘樱’的出现,改变了某钟格局,让那些没出花的银子终于有了去处。



谁不想穿好看的衣衫,谁不希望打扮的光彩夺目。



东栾的物产不够丰富,土地不适宜耕种,虽然口袋里有银子,但是也没处去花。而且东栾的百姓不爱离开本地,一个家族常常会在一个地方盘亘百年之久不挪窝。



要说最恋家的民族,非东栾莫属。



对于商队而言,东栾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最适合坑钱。但凡本国不好卖的东西,拿到东栾天花乱坠的吹嘘一番,直接翻番。



久而久之,东栾就成了他人眼中的冤大头,也成了商人眼里的香饽饽。



这几年渐渐有东栾商人走出本国,开始从其他几国带来商品来国内售卖,这种环境才稍稍有了一点改善。



但约定成俗的,销往东栾的商品必定要比本国贵上几分。



东栾盛产宝石,当地的百姓也喜爱绚烂华美的颜色。在他国不受欢迎的颜色,在东栾绝对能有销量。



因此,‘樱’甫一开门,便受到了欢迎。



虽然颜色不够绚烂,可装修正好迎合了东栾百姓的审美。



他们虽然喜爱华美的色彩,可在房屋等居家选择上,更偏向于素雅的颜色,倒是很矛盾了。



巨大透明的琉璃窗,迎着晨起的阳光,照亮了室内的景色。



木栅门做格挡,垂着米粒大小珍珠和薄纱制成的幔帐,宛若一帘幽梦。



幽梦之后,便是整齐排列的各色衣衫。有素雅的,也有热情大方的,不管喜欢哪种颜色,都能选到合适的。而且衣料也特别,可是以前不曾见过的。



“这是什么料子,怎么以前没见过?”



“是啊,摸着软软的,挺特别的。”



“还有这个。哈哈哈,有点扎人,但摸着好暖和。”



程老板像花蝴蝶一样穿梭在客人中,认真的介绍着每一种布料的特性。



比如这个是棉布,那个是夏布,那个是毛衣……



棉布和夏布在本国也有,夏布倒是常见,铺子里都有卖的。可是手感很硬,穿在身上不舒服,除非是真正的贫苦人家,否则没人愿意穿上这样的衣衫。



至于棉布,就更是稀奇了。摸着手感是好,可太透风了,竟然还会缩水。



程老板早就在秦湘那儿‘补课’过,对客人的问题是信手拈来,丝毫没有被刁难到。



对于布料的选择,秦湘是根据这个时代现有技术加以改良。



棉布和夏布在这片大陆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可因为现有工具的限制,导致织出的棉布经纬间距过大,虽然手感柔软,但布料厚重,却还会透风。



至于夏布,这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布匹,是人类在用动物毛皮制作衣服之后,第一种发现的可以被人工制造的布匹。



也许是平行时空,导致这个时代的纺织工艺十分的落后。



在华夏历史中,曾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夏布,在这里并不招人待见。



不仅手感粗糙,而且也不耐磨,更不结实。



只有穷人家会自己采摘苎麻,制成夏布,用来穿着。



而多数的时候,苎麻是用来制作麻袋的原料。



秦湘和老匠人共同改良的织布机,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今秦记纺织厂中的夏布,几乎和现代的亚麻布料没有任何区别了。



更别说和东栾服饰相似,却截然不同的款式,深深的吸引了每一位走进店内的顾客。



每一位走进门的客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