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07章 安西军到
在天宝十载的初夏,葱岭以西的热风卷着沙砾,吹到了安西四镇的边境。



高仙芝站在朅师国的城楼上,望着远处地平线上扬起的尘烟,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身后的亲兵捧着一封译好的书信,羊皮纸边缘已被汗水浸得发皱。



“黑衣大食的呼罗珊总督艾布·穆斯林,派了两万骑兵越过药杀水,占了石国。”



亲兵的声音带着紧张,“石国王子逃到咱们这里,说大食兵烧杀抢掠,还说‘东方的土地,都该沐浴真主的荣光’。”



高仙芝抽出腰间的横刀,刀身在烈日下泛着冷光。



这位出身高句丽的安西节度使,此刻已年近五十,脸上刻满了风霜,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



他镇守西域十余年,从碎叶城到怛罗斯河,哪里有战事,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吐蕃人被他打退过七次,大食人的小股试探也从未得逞,可这次不同——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刚取代倭马亚王朝,正是扩张的势头最猛的时候。



“召集葛逻禄、拔汗那的盟军。”



高仙芝的声音沉稳如山地,“告诉他们,大食兵占了石国,下一个就是他们的牧场。



想保住牛羊和帐篷,就跟我去怛罗斯,把这群戴头巾的打回去!”



三日后,怛罗斯河畔的平原上,唐军与大食军列阵对峙。



高仙芝麾下的三万兵马,一半是身着明光铠的汉家儿郎,一半是披发左衽的西域盟军,旗帜上“唐”字与各色部落图腾交织,在风中猎猎作响。



对面的大食军则排着密集的方阵,黑袍白帽连绵如浪,骆驼背上的投石机正缓缓架设,空气中弥漫着椰枣与汗臭的混合气味。



“放箭!”高仙芝一声令下,唐军的弩箭如暴雨般倾泻而出,撕开了大食军的前排方阵。



可大食兵很快用盾牌组成坚墙,伴随着“真主至大”的呼喊,骑兵如潮水般反扑过来。



这场仗打了五日五夜。



唐军的陌刀队如墙而进,将大食骑兵劈得人仰马翻。



大食的骆驼兵则利用机动性,不断袭扰唐军侧翼。



到第五日傍晚,就在高仙芝准备亲率精锐发起总攻时,身后突然传来骚动——葛逻禄部落的盟军竟临阵倒戈,从侧后方冲垮了唐军的阵型。



“叛徒!”高仙芝目眦欲裂,挥刀斩杀了两名冲过来的葛逻禄骑兵,却挡不住如山崩般的溃败。



他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看着大食兵的旗帜插上了唐军的营寨,最终只能带着数千残兵,沿着怛罗斯河向西突围。



夜宿荒野时,高仙芝坐在篝火旁,清点着残部。



副将李嗣业捂着断臂,声音嘶哑:“将军,咱们输了……要不要退回安西?”



高仙芝摇头,目光望向西方的星空:“输一次不算什么。”



“大食兵虽胜,却也伤亡惨重,短时间内打不到安西。”



“我已让人回长安求援,等朝廷再派些兵马,我要把他们赶回巴格达去!”



他用刀在沙地上划出一条线,从怛罗斯一直延伸到遥远的西方,“这西域,是我大唐的疆土,岂能让异教蛮夷放肆?”



接下来的四年,高仙芝在安西卧薪尝胆。



他修复城防,训练新兵,又用丝绸和茶叶拉拢了曾倒戈的葛逻禄部落,甚至派密使联络了与大食为敌的波斯残余势力。



到天宝十四载秋,安西的唐军已恢复到五万之众,粮草甲胄堆积如山,只等长安的旨意一到,便要挥师西进,一雪怛罗斯之耻。



这日清晨,高仙芝正在疏勒城的校场检阅新兵,一名从长安快马赶来的驿卒突然冲破卫兵阻拦,跌跌撞撞地跪在他面前,递上一封染血的塘报。



“将军!长安……长安出事了!”驿卒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安禄山反了!叛军正往长安杀去!陛下下旨,令您即刻率安西精锐回援,保卫京师!”



高仙芝手中的塘报“啪”地落在地上,上面“安禄山反”三个字刺得他眼睛生疼。他愣了半晌,突然抓住驿卒的衣领:“你说什么?安禄山?那个跳胡旋舞的胖子?他敢反?”



“是真的!”驿卒哭喊道z



“潼关快守不住了!长安城里乱成一团,陛下急得天天召见大臣,说只有将军您能救驾!”



校场上的士兵们听到消息,顿时炸开了锅。



有老兵喃喃道:“咱们在西域拼了命,家里却反了?”



有西域盟军的首领则面露犹豫——他们跟着高仙芝打大食,是为了保自己的牧场,如今要去遥远的长安平叛,值不值得?



高仙芝深吸一口气,猛地拔出横刀,直指东方:“将士们!安禄山是国之叛贼,他占洛阳,围长安,是要毁了咱们大唐的江山!”



“咱们守西域,守的是大唐的土地,回援长安,守的是大唐的根!”



他看向西域盟军的首领们,“你们谁要是不愿去,我不勉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