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55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
老实说,杨愔这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是个很有心气的人,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因为读书用功,叔父特许他每顿饭都吃肉,“铜盘重肉”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老杨。



长大后因为战乱,被当时的“义军”首领葛荣看重,要收他做女婿。当时,葛荣麾下名将如云,高欢都曾经短暂当过他小弟。



结果杨愔这厮宁可把自己的舌头刺伤装残疾,也不愿意当葛荣的女婿。因为他看得出来,葛荣和他麾下的所谓“义军”,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当北魏王朝被他毁掉的时候,他们自身也就走到了悬崖边上。



最后杨愔选择了高欢,又当了高欢的女婿,最后又成为了高澄的智囊以及高洋的宰辅。能做到这一步,心智,性格,能力,背景,缺一不可。



杨愔是河北世家,与高氏一族合作共赢的一个核心人物。历史上,当杨愔被高演政变弄死后,河北世家就已经在准备抽梯子了。



而此时此刻的太极殿内,所有朝臣都目不转睛的看着杨愔,眼神复杂难明。有惋惜的,有幸灾乐祸的,有惶恐不安的,有跃跃欲试的。



不同的人,立场不一样,想法更是难以揣摩。



刚才杨愔念的“信”,上面说让冯子琮朝会上提出让皇帝高潜禅位,让位给京畿大都督高伯逸。事成之后,他会在淮南得到一个“美差”。



至于具体是什么,没有多说。这封信并没有说什么其他的“劲爆内容”,不过透露出了意味,已经很有些复杂和深奥了。



“楚王,此事你怎么看?”



幕帘后面李祖娥带着一丝疲惫问道。



“杨宰辅乃是国之股肱,断然不会行那些魑魅魍魉之事。”



高伯逸双手拢袖行了一礼,众朝臣都在等他那个“但是”。



“这封信,也是有古怪。我若是杨宰辅,我若是要弄出这样一件事来,派人传个口信不就好了么,何必授人以柄呢?”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不得不说,高伯逸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件事,更像是一起“栽赃陷害”。



或者可以很干脆的把像字去掉。



“但是……”



高伯逸顿了一下说道:“今日有冯子琮,明日也会有李子琮,张子琮,天天聒噪要陛下禅位,不禅位他们就撞柱子,说自己是忠臣,哪怕挨打,也喊着忠君爱国,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对吧?”



有些话不用说太明白,懂的人自然会懂。



杨愔如果不能让“背后的人”满意,那么,今天冯子琮可以站出来指证他,明日也会有其他人来指证。



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朝会也不用再开下去了。



杨愔正是想明白了这一点,才知道,这次自己是真的要离开朝堂了。



崔季舒说得果然没错。



“杨宰辅,你觉得呢?”



李祖娥用平静的声音问道。



“老臣年事已高,请乞骸骨。老臣不在这庙堂之上,想必那些流言蜚语,也会自信消散。”



杨愔意味深长的看了高伯逸一眼,随即低下头,摘下头上的梁冠(官帽的一种),放到地上。



这就是当场至仕了!



包括高伯逸在内,太极殿内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杨愔居然如此决绝!



某人还准备了一大堆的连环套,什么借力打力,什么借刀杀人,什么步步为营,结果全都用不上了!



李祖娥坐在幕帘后面,也是吓得俏脸煞白。主要是,这一幕她跟高伯逸没有推演过!此刻顿时手足无措!



要知道,一个宰辅辞官,可是震撼朝堂的大事,绝不是你点点头,这件事就完结了的。就连高伯逸都没能料到杨愔会这么干脆,李祖娥又如何能料到呢?



“太后,草民身子有些不适,可否回家歇着呢?”



杨愔拱手问道。



“杨……先生自去便是,哀家没有意见。”



李祖娥带着一丝紧张说道。今天可以说是她当太后以来,表现得最差的一天,没有之一。



杨愔拜谢后,从容的转身离去,看得在场的文武朝臣们一阵阵的错愣。



“太后,微臣有一言想说。”



高伯逸站出来,对李祖娥行了一礼,继续说道:“宰辅至仕,兹事体大。今日朝中无宰辅,商议任何大事,都缺乏权威性。所以微臣建议,今日暂停朝会,等宰辅至仕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再召开朝会。



到时候无论宰辅还是不是杨愔,都无损朝廷的权威。”



高伯逸这番话入情入理,立场很正,无论有没有其他心思的人,对此都没有什么想法。毕竟,谁是新宰辅,是杨愔,还是其他什么人,对他们来说,并没有直接关系。



然而对朝廷,对李祖娥,对高伯逸来说,关系就很大了。这甚至涉及到今年几年的政治走向。



“诸位爱卿,哀家觉得楚王的建议甚好,你们觉得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