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345.踢馆 1
?”



实习生吓了一跳,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话,怯生生地回道:“他去骨科了......”



“我知道去骨科了,然,然后呢?”



“去学压缩性骨折啊。”



“你说他去学?开什么玩笑,你以为他和你们一样是实习生啊!”徐佳康擦擦嘴,回看了他们一眼,“一个压缩性骨折,我都能说透,他会不知道?还去学?”



“徐老师,你别紧张。”一旁的小王连忙帮着解释道,“这是他自己说的......”



“谁紧张了,我才没紧张!”



一院内急的徐佳康实力是全院共睹的。



临床诊断实力甚至已经到了主治的级别,而他平时也是自视甚高。除非副高,否则谁来他都不放在眼里。就刚才下来的神经内科副主任钱伯耀,别人见了肯定得叫声钱老师,而他见了却只是主动叫声“老钱”打个招呼。



如果是平时叫会诊,但凡是徐佳康打的电话,下来会诊的就起码是主治水平。普通的高年资住院就算级别比他高上半级,但水平上还是会有差距,实力不对等。



这些小事儿实习生们都看在了眼里,也早就习惯了。



可现在只是来了个外院的住院医,徐佳康对待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不仅笑脸相迎,就刚才在icu,他竟然还展现出了一副学生模样在那儿静静听着,完全没有平时不服输的样子。



“我就在想小祁今天怎么忽然谦虚起来了,总感觉怪怪的。”何天勤喝了口茶,笑着说道,“去骨科看看也好,能增增视野。”



徐佳康想起了那份被祁镜拿走的病历,轻轻地摇了摇头:“这要是去看去聊倒还好了,怕就怕他来者不善啊。”



“嗯?他难道是去踢馆的?”



“希望他能好好谈吧。”徐佳康叹了口气,“只不过这家伙一旦谦虚起来就准没好事儿。”



“这话倒是不假。”何天勤竟然也跟着点了点头,“之前找他做医疗鉴定后的审查问话,他也是谦虚的不行,最后把我们几个老骨头耍得团团转,硬是听了他一个多小时的戏。”



两个实习生是越听越糊涂了:敢情谦虚按在这个人身上,反倒成了贬义词?



“徐老师,你的骨气呢?”



“是啊,徐老师,你变了。”



“什么骨气?什么变了?”徐佳康乍一听还没明白,但转念一想这才知道他们的意思,连忙撩起两脚踹在了他们的屁股上,“变你们个鬼呢!快抄方,等我吃好饭就得进icu做事!”



......



现在正是医生们吃午饭午休的时候。



外科医生虽然很忙,手术不断,但安排的择期手术都会预设手术和相应的休息时间,考虑午休。所以大多数医生都会在12点前结束手术,回办公室吃饭休息,为下午的手术做准备。



因为经验和习惯的原因,医生午休的方式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最常见的就是闭目养神和睡觉,趴桌子,躺沙发,睡休息室的板床成了占比最多的三类。除了睡觉之外,看书,看报,散步,甚至找病人家属一起看电视,上网,找小护士们聊天都是很不错的消遣方式。



不过今天中午,由霍志业牵头,骨科的医生办公室里安排了一次科内病例大讨论。主题内容就是19床王平石的病情分析、鉴别诊断和后续手术方案。



事情来得很突然,让大主任谢宗培有点纳闷:“这19床怎么了?”



“哦,帮困基金批下来了,手术时间定在后天上午。”霍志业看着王平石的病历夹,笑着说道,“病人的病程有些长,我就想在手术之前再开一次讨论会听听大家的意见。”



“我还以为19床出事儿了呢,之前不是讨论过了么,怎么又要讨论?”谢宗培拿过王平石的病历夹翻了起来,“老霍啊,你什么时候变得那么谨慎了?”



霍志业只是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其实之前王平石刚入院的时候,骨科就在一次早交班的时候,特地腾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当时的结果就是激素造成的骨质疏松,全科通过,没什么异议。



但昨晚那个电话却让霍志业察觉到了一丝不安。



那位年轻人态度很差,但提问的角度却非常刁钻,每一个都落在了霍志业的未知领域。这些疑问就像一根根扎进他心底的利刺,越想越不舒服,但想拔却怎么也拔不掉。如果王平石自动出院,他倒是能及时调整心态,把重心放在其他病人身上。



时间一久,也就忘了。



但现在资金到位,19床能手术了,那一切就得盖棺定论才行。



病例讨论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加深对病人情况的了解,同时整合全科室医生们的临床思路,给病人一个最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生们讨论病情,而实习生们则主要是旁听外加做些杂活。



一般的杂活就是在白色写字板上抄写病历,以及陈述病人的病情发展史。就像当初给季广浩做的会诊讨论一样,祁镜汇报病史,而胡东升则负责抄写记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