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227 山珍肉臊子米粉
邓氏的嗓门很大,不止大厅的人,厨房里的李青青、王月都听到了。



李青青跟面色尴尬的王月道:“我大嫂就是这个直性子。你别生气。”



王月的亲事还没有定,这不是因为王浩提为军官,王家的门槛提高,近来上门求娶王月的几名男子条件比以前的都好,这让王月挑花了眼,还没有决定嫁给谁。



邓氏这么一说,王月想到日后要嫁出去,又要当别人家的媳妇,上面又有婆婆压着,心里对亲事有些畏缩。



王月忍不住道:“青青,要是我是个男的不用外嫁就好了。”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你不要对亲事失去信心。天底下的好男人多着呢,你肯定能找到。”李青青柔声安慰王月。



做米粉的粉前几日就磨出来了。



这个粉用的食材是去年早稻米及薏米。



做米粉要用去年的早稻米。



南方有一年两季稻、三季稻。早稻米就是春季种的稻子成熟产出来的米。



这种米又称籼米,口感远不如晚稻米好吃,但是胜在蒸煮之后出米饭的量大。



这种米的价格也比晚稻米略贵。



王村的人为了让田地产收高,都是一年只种早稻米,余下的时间种菜,不种晚稻米。



王家吃的米就是早稻米,这种米在镇里零售价一斤三个铜钱。



要是晚稻米,零售价三斤十个铜钱。



李青青要做的是前世的湖南米粉,形状又扁又薄,不是圆型的云南米线。



湖南米粉是湿粉,需用早稻米制成。李青青为了米粉的口感好,特意往里面放了一点点薏米。



薏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抗癌、抗氧化、除湿气、降血糖等。(摘自网络)



青鱼镇的薏米的零售价是一斤八个铜钱。



她用的早稻米与薏米的比例是二十比一。



她把早稻米与薏米的干粉用井水调成浆,然后取出六个木头蒸盘,在蒸盘上面涂上油,把浆倒进蒸盘,再用蒸笼蒸,水煮开只需蒸1-2分钟,米粉皮就成型了,然后把米粉皮从蒸盘里取出,待凉后煎成尾指宽的米粉条。



接下来是调汤。



湖南米粉的汤很重要。汤好不好喝,决定米粉好不好吃。



因为米粉是没有味道的,需要借汤的味道。



今天家里人多,李青青为了节省时间,没有熬鸡汤、骨头汤,直接做的是剁椒木耳蘑菇肉臊子汤。



泡发的木耳、香菇切成丝,与肉臊子、姜沫一起用油炒出香味,放入剁椒,最后放入水煮开就是汤。



她让王月把小香葱切碎。



米粉在大铁锅里的滚水里滚了几下,她就用笊篱把米粉捞出放进碗里,然后浇汤,最后撒上小香葱。



跑来帮忙的王亮在厨房高声道:“米粉好了!”



很快,马清一家三口品尝到大唐国第一份米粉。



红色的剁椒、黑色的木耳香菇、粉白色的肉臊子、黄色的姜沫、绿色的小香葱、黄白色的米粉,色泽鲜亮。



米粉细腻软滑,肉汤辣咸香鲜可口,美味之极。



马云容吃了两口便道:“好吃!”



马清激动的道:“这米粉的味道比国都第一酒楼的长寿面好!”



风氏吃了粉又喝了汤,闭目回味,夸赞道:“真是想不过,大米还能做出米粉。妹妹,你做的米粉真好吃,汤也好喝。我得吃两碗。”



马清跟李青青道:“你姐姐在家里最多吃半碗米,今天到你家,这么大的碗,你姐姐竟是要吃两碗。”



李青青道:“今天我没有做菜,只是做了米粉。”



风氏道:“有米粉就足矣。”



邓氏好吃的差点吞下自己的舌头。她都顾不上夸赞。



她的四个儿女大口吃,旁边是王志的三个女儿,也是吃的不亦乐乎。



王老头几口就把米粉吃完了,咕嘟咕嘟又把汤喝光,将空碗递给王月,再来一碗。



要知道大人吃的都是海碗,不是小碗,王老头一下子就吃光了,刘氏怕他年纪大吃太多吃太快对肠胃不好,道:“老头子,你别吃的那么快。这米粉是青青做的,你以后想吃,青青随时可以给你做。”



王老头接过王月递来的海碗,笑容非常的满足,道:“好吃。这不是太好吃了吗。我忍不住。”



李青青见众人吃的欢喜,心里也高兴。



马清又道:“我得多吃些,看看米粉抗不抗饿。”



李青青道:“姐夫,你放心。这米粉是用米做的,对于南方人来说,吃米粉肯定比吃面条抗饿。”



马清两碗米粉下肚后,开始琢磨米粉的买卖。



他与风氏、马云容什么美食都吃过,特别是他,走南闯北,各地的特色美食都品尝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