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53章 许都富裕到极点
曹昂略加思忖随后说道:“新船优势很明显,缺陷也同样明显,船体本身太重,载重能力有限,船内空间也有限,一次能拱带的燃料,只能坚持半天到一天左右。”



“如果想要保持超强的动能以及机动性,就必须要经常补充燃煤,否则一旦蒸汽机熄火,这种笨重的战船在作战时,其忧势反而不如普通的蒙冲船。”



诸葛亮闻言十分的震惊,真不愧是曹昂大将军,一眼就看出缺陷。



诸葛亮点头并深以为然。



“大将军所言极是,这确实是很大的缺陷,我们正在改良与优化船只设计,争取在保持坚固程度不便的情况下,减轻战船的重量,扩大战船的仓储与负重能力。”



这种蒸汽蒙冲船暂时只能用于内河作战。



如果展开海战,或者航海的话,还有很大不足与缺陷,不过曹昂倒是觉得,也没有必要急于一时。



科技树攀升,不是一蹴而就,总有一个慢慢积累、缓慢迭代的过程。



蒸汽蒙冲战船尽管迟早要被淘汰,只是更先进船只被制造出来以前的替代品,但就目前来说,却完全足够用了。



也不需要太多这样的蒸汽蒙冲船,只要能造出三两百艘来,曹魏在装备方面就能碾压南方水师。



这个造船过程中可以给造船厂、给工匠、给设计师积累大量的经验,同时也能不断的改良蒸汽机,让这些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从而可以运用到更多的领域。



亲自检阅了战船,曹昂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接下来开始考虑其他问题。



“孔明,我们已经拥有足够强力的战船,接下来可以考虑研发适合战船使用的强力武器。”



诸夏亮点头:“在下已经开始着手改良弓弩、重弩、薛雳车等武器,日前已经颇有成果,可以装备在战船上。”



“这样还不够。”



曹昂说:“如果想打败井吴水师,我们需要更加强势,更加意想不到的武器。”



在这一刻曹昂想到火药,来到这个世界三年多了,曹昂不是没想过研制火药武器。



但这其实并不太现实,其实从火药被研究出来,再到运用到战场有一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火药武器与冷兵器共存,再到热武器彻底取代冷兵器,又有一个数十近百年的发展过程。



这个时代生产力制造能力有限,很难研究出足够使用的武器。



这也是为什么营昂一直没有动过这方面念头的原因,但现如今曹魏制造技术在提升,勉强造出与水师作战相匹配的火药武器只运用于水军作战,倒也不是不可能。



可以作为一个备选的方案,可让诸葛亮他们试试,至于能不能成功,也都无所谓。



如果能成功当然最好,如果不能成功的话,全当是为未来积累经验嘛。



回到许都自己家里,曹昂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这段时问,忙得不可开交,终于可以抽身出来,继续妻妾相伴,怡然自得的生活。



张鲁来到许都封阆中侯,官拜国师。



国师这个职务是专门为张鲁而设的,在此之前大汉以及以前的朝代都没有这个职务,唯一比较接近的也就只有一个太师而已。



所谓国师是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更是不允许参与任何政治决策。



这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职,但对张鲁来讲得到国师这个职位,比封他三公还要让他感到高兴。



因为成为国师以后,张鲁就是官方认证的国家宗教领袖。



他将成为唯一一个被朝廷认可,可以打着官方名义、在朝廷允许范围内,传播教义、收获信徒。



张鲁始终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曹昂给予张鲁非常大的帮助,给张鲁提出许多点子,帮张鲁完善教义、戒律、甚至帮张鲁提供完整的理论体系,除这些思想建议以及原始教义的打造,曹昂还给张鲁提供大量物质方面的支持。



比如说,曹昂颁布法律,国教书籍出版是免税的,给张鲁提供大笔资金,让他可以用于教典的撲写、完善以及出版,还在出版社专门开创一个《天师道报》。



这个报刊与定期发布的三大报刊不同,属于不定期的宗教性质刊物,并不强制朝臣与士族购买,只在数派体系以内流通,由信徒自发购买传播。



其主要内容无非是宣传道教的思想以及教义,张鲁对曹昂提供的这些帮助十分感动,有曹昂的帮忙,有朝廷的背书,何愁不能建立信仰,何愁祖宗大事业不能发扬光大?



为此张鲁过去这段时间,每天都弹精竭虑、废寝忘食。



将与曹昂交流得到的启发,以及自己内心的想法灵感,按照曹昂允许的范围内,写出了第一版《道经》。



所谓的《道经》有点类似西方圣经,此物将成为教派发展的核心。



另一个时空当中,道教之所以没能发展起来,有很大原因就是缺乏一部足够全面、足够权威的经典,如西方圣经一般将整个教派起源、历史、体系、思想等囊括其中。



未来张鲁写的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