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三十一章 改立翰林院!(1/10,新书求订阅!)
本文由·吐血更新,喜欢记得收藏此站__



长安镇抚司办公大堂,房俊、杜如晦、程咬金、长孙无忌、秦琼、马周六人坐在一个圆桌上,每个人手头有一份写满文字的案卷,一个个细细品读着,不时有人发出啧啧称奇的声音。)



马周看着房俊亲手以馆阁体写就的案卷,忍不住偷偷用眼角余光瞄了坐在首席的房俊一眼,心中钦佩异常,长安都在传天不生他房遗爱,大唐盛世何日来,开始时马周觉得此话实在是夸大到了极致,然而越是接近房俊,越能感受到房俊身上的人格魅力。



且不说其他,就说这案卷。



房俊将其称为“关于大唐再开科举的策划案”,上面没有多余的话,每一个字都格外凝重,而且段落分明,标点符号清晰,字体一目了然,意思丝毫没有遮掩,最重要的是,通通大白话,根本不用费脑子,便是识字的普通百姓也能清晰感受到这份策划案传出的重量。



策划案第一条:改立翰林院。



策划案第二条:成立-翰林院大学士六人。



策划案第三条:关于翰林院的日常工作事宜,明确翰林院六大学士的分工要求,且成立四十八位翰林院学士



策划案第四条:再开科举如何进行



四条清晰明朗的条目,牵动着在场六人的所有心,杜如晦看完以后忍不住又看了一遍,良久方才望向房俊,沉声道:“房俊,你是打算将翰林院整合为正规化?”



“没错。)”



房俊点头道。



翰林,即文翰之林。



武德年间,由高祖设立由各种艺能之士供职的翰林院,除文学之士外,医卜、方伎、书画、甚至僧道等皆可入选,以待诏于院,史称“翰林初置,杂流并处”。



玄宗时遴选擅长文词之朝臣入居翰林,起草诏制,翰林院因此逐渐演变为草拟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任职者称翰林待诏。



此前,起草诏制本是丞相府属官“中书舍人”之专职,而玄宗以其草诏难以保密且难应急需,从而挑选擅长文学之亲信官员充待诏,以备草拟急诏,兼有撰写诗文、以颂太平之责。



后来开元二十六年另建翰林学士院,将文学之士从杂流中分出,供职者称翰林学士,简称学士,本身无品秩,以原品入值。从此,“职清地禁,杂流不入”。



而房俊则步子迈得很大,一步到位,而且不怕步子迈大扯着蛋,身为熟读历史的现代人,房俊知晓这样做百利而无一害,只要细心呵护,便能让翰林院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房俊继续说道:“上面所述第二条目,成立翰林院六大学士,咱们也不用费心去挑选谁认用谁,就咱们六个人暂时担任,至于其他事情出了问题再说。”



“老夫也能行?”



程咬金指着自己,一脸愕然。



众人同样一脸古怪的望着房俊,又神色复杂的望着程咬金,程咬金是在场所有人当中,最大的老粗,识字不假但说到以文略而言,却着实难为他了。)



“我觉得还是另择贤能用之较好。”



秦琼也有些忐忑:“我与知节一样,上战场可以,但说到教化百姓,为大唐从天下才子中选能人为朝堂用之,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房俊翻了翻白眼,摊开手掌道:“都是自家人,好事当然不能落到其他人手中,赵国公若是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换人还好说,程伯伯、秦伯伯就不用这样客套了。”



“老夫凭什么退出!”



长孙无忌听了勃然大怒,猛拍桌子冲着他大吼道:“老夫心有余力也足,这个翰林院大学士,必须有老夫的一份名额!”



“我就是打个比方。”



房俊纳罕道:“你激动什么?”



长孙无忌气哼哼的坐下,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若是能不激动就解决,他何必这样干,翰林院的改组,秦琼和程咬金看不出什么,老狐狸长孙无忌却一眼看出利害之处。



翰林院六大学士一旦成立,以后面对的将是未来天下的所有能者之辈,那些人若是进了庙堂,在场的这些人便是与他们有了一份师生之情,可想而知这个并无什么实权的大学士背后,潜藏着多大的能量。



“房贤侄,这样做是否妥当?”



杜如晦担忧道:“如此一来,我等行事与五姓七望宗族做的勾当,又有什么区别?若是我们百年以后,新上任的刘大学士有了其他心思,以此来掣肘朝堂又当如何?”



“此事小侄已经考虑到了。”



房俊耐心解释道:“六大学士分权制衡,职责不同,便大大分化了其掣肘朝堂的可能性,另外在六大学士之上,还有翰林院院长,也就是咱们的陛下。”



“天子门生?!”



“好!!”



· ··求鲜花



“房俊,此法甚好!”



闻言,杜如晦、长孙无忌、马周三人眼眸齐齐一亮,忍不住拍手大赞道,三人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天下才子向李二拜礼的场面,然后再向他们六人作揖的画面,一个个感觉热血沸腾,一条宽敞明亮的大路,骤然浮现在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