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章 谯县汇合
陶侃见常昆起落如飞,眨眼只剩下一个黑点,不禁有些怔神。片刻后回过神来,与妇女们稍作叙话,便教随从安排上船,严令好生款待不得委屈。



不多时,船队出发顺江而下。



在首舰的船头上,陶侃迎风负手。



幕僚走过来,微微一揖,道:“使君。世上竟然有这样的人物,今日大开眼界啊。”



陶侃闻言,颔首道:“确是大开眼界。此人行止,已不类凡俗。”



幕僚道:“而今世道衰微...使君为何不趁机招揽?若能将此人招至麾下,必能如虎添翼。”



陶侃失笑,摇头:“既不类凡俗,何以招至麾下?观其行,听其言,其对大晋没有半分恭谨,实乃无法无天之徒。休说我征辟他,就是天子征召,恐怕也弃如蔽履。”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此人照面便给我下马威,言语之中虽无冒犯,却也无上下尊卑之别。这样的人,游离于世外,无法指使。权当做个人情,未来或有一用。”



幕僚听了,细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道:“如此,这些妇人须得好生安置。”



陶侃道:“自当好生安置。”



他叹了口气:“中原流离,实国家之祸。手足姐妹,便无此人,我也要好生安置。”



不说陶侃如何安置妇人,单说常昆把百多妇人交到陶侃手上,只觉一身轻松,行走腾跃飞奔之间,更快捷几分。



常昆实无统御多人之能。



来时用了半个多月,去时则快了无数倍。只半天不到,就又回到汝南境内,直奔上蔡而去。



常昆空间方向感极强——若没有强大的空间方向感,前面两年多在北疆杀来杀去非得迷路到漠北去不可。



他心中有一幅世界地图。最细微处,能以最快的速度寻到一个亭的所在。上蔡是县,大的很。



这回不需半道歇息。



上次是一夜狂奔几千里,的确有点累。这次护着妇人们去江夏,丁点距离走了半个多月,走走停停,根本不累。



当天午间刚过,常昆到了上蔡境内。



上蔡已近干旱重灾区,加上匈奴荼毒,偌大的地方连一根人毛都看不见。县城颓唐如废墟,残垣断壁一片。



入目处,一片干涸苍夷,隐约能见白骨。



烈日高悬,还在狠狠的晒。大地上一点绿意没有,一片片树林干枯寥落,干死的树木枝干扭曲,仿佛张牙舞爪的鬼。



常昆一声长啸,声震十里。



若回道人在上蔡,多半会立即以啸声回应。但可惜,没有。



想想也是,常昆失约半个多月,回道人不会在这里等他。定是先查看旱情去了。



常昆也不失望,是预料中的事。他走近县城,在废弃城墙上的醒目之处看到一个葫芦样的标记。



是回道人留的。



还有一句话:小友若至上蔡,可往谯县方向寻我。



是去谯县了。



常昆抹去留言,稍加思索,便往奔谯县而走。



谯县是个出名的地方。曹孟德的老家就是了。华佗好像也是谯县的,还有许褚。



汉代时属沛国,曹魏弃国改郡,是为谯郡。谯郡谯县。许多年后似乎叫亳州。



从上蔡去谯县,距离并不远。比起从玉门关到汝南,只几十分之一而已。之前去江夏都比这远的多。



闷了一口水,常昆把水袋挂好,扛着大槊,甩开步子大步流星。



傍晚前,谯县已至。



站在县城外的一座石山上,常昆举目眺望,正与城头上一个盘膝而坐的道士四目相对。



是回道人。



常昆大笑一声,跳起几十丈高,起落二三百丈远,几下蹦到城头,信手一把夺过回道人手里的葫芦,咕嘟嘟灌了一肚子水。



哈了口气,将葫芦丢给回道人,常昆把马槊一插,一屁股坐下来:“我以为会扑个空。”



回道人笑道:“贫道以为你半道跑路了。”



常昆闷哼一声:“我常昆一口唾沫一颗钉,一言九鼎。半道跑路?笑话。”



回道人笑了一声:“赌约我赢了。”



“你赢了。”常昆略显郁闷:“若非遇到点事耽搁了,你必输无疑。说吧,要我做什么。”



回道人道:“不急。时候到了再说。”



“行。你说了算。”常昆点点头,转言:“半个月时间足够你跑遍淮北,而现在在谯县。这么说问题就出在谯县了?”



回道人正色颔首:“不错。”



他一手拈须,一手指了指地下:“就出在这里。”



“是个什么东西?”常昆露出好奇之色。



回道人道:“我原以为是一头旱魃,仔细查看过后方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2)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