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 第一百零五章:前朝皇室余孽?局势严峻的镇北关【求月票】
宋公文看到名单后,惊了。



他突然觉得,眼前这个太后堂弟。



已经不能用人才来形容了,完全可以说是个狠人。



本来是商人,却给朝廷想出商税的法子,从商人手中捞钱。



不仅如此,还直接将五石散这种东西,列入和草原人的交易名单之中。



五石散是什么?



可以说是一种药材。



对于重伤之人,有着缓解痛苦的作用。



但这东西,却被朝廷严格禁制!



就如同大魏之前那个朝代,之所以破灭,就与五石散有着一层关系。



至于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五石散会上瘾。



若是长期服用,人更是变得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严重点,连正常的思考都做不到。



而且,还非常难以戒掉,形成依赖之后,更必须要每日服用。



当初那个朝代,一些个达官显贵,以服用五石散为荣,从而形成了一股风气。



最后连皇室也开始了,致使国家开始动荡内乱。



也正因此。



太祖高皇帝立国之后。



就将五石散定为禁药,若是发现有官员或者举子服用,直接革职、革除功名,兵永不录用。



当然,由于只是严格禁制,如今大魏中,一些边关地区还是存在售卖五石散的。



可因为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五石散,没有完全流入中原地区,大肆售卖便可。



而现在,孙克俭居然要将其作为交易的货品。



直接买到草原部族之中去。



宋公文完全能预料到。



若真成功了,等草原部族上下都开始服用五石散,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还会有战力吗?怕是连刀都拿不稳的了吧?



所以才觉得,眼前的孙克俭,绝对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狠人!



与此同时,他也忽然想到对方之前说的那句话。



正是因为准备不足,被草原人抢夺货品。



原来,此人一直都怀恨在心啊,不然怎么会想出这样一个法子?



当然,宋公文对于向草原出售五石散,心底是不反对的。



原因无他,从大魏建立之始,那些草原部族,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对中原进行大举入侵,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就连手无寸铁的百姓都不放过。



即便不论其他时候,拿先帝时期来说,北境至少有数万百姓惨遭毒手。



可以说,中原和草原之间,是存在着血海深仇的。



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会同情自己的仇人?



所以他此刻点了点头,继而道:“这份名单没有问题,只要铁器、铠甲、弓弩等等,不流入草原部族,增强他们的实力,那就可以了。”



“不过这五石散,我倒是觉得,还是需要控制一下,至少,不让他流入普通草原人手中。”



虽说草原蛮族满是北境百姓的血,但实际上,也有一些从未参与过抢夺的草原人。



是真正意义上的牧马放羊,对中原并没有任何威胁。



宋公文到底是读书人。



知道有仇报仇,有怨抱怨。



对于一些无辜的人,还是不要牵连其中的好。



“放心,这个下官早就想好了。”孙克俭一笑,道:“确实有些草原人淳朴,毫无威胁,但这样的人,放在草原都属于底层,没多少钱,所以我们可以相应的把五石散的价格提高一点。”



“当然,前期的时候,为了让他们购买,价格稍低,等他们开始依赖就可以。”



“而且我也会告诉那些草原人,五石散是好东西,我们大魏有很多的达官贵人都在服用,是身份的象征,能显示出与百姓的不同。”



随后,他继续道:“草原蛮子,表面上看不起中原,但事实上,内心可羡慕的很。”



“就比如一些部族的上层,私底下也会穿丝绸制成的衣物彰显身份。”



孙克俭到底是和草原人做过生意的。



对此很了解,也很有研究。



可以说,完全把握住了草原人的弱点。



“嗯,不错。”宋公文闻言,点了点头,觉得可行。



“对了阁老,你看到名单上的美酒吗?朝廷也可以放开买,”这时候,孙克俭继续道:“这东西下官也想好了,不能用普通的酒水,而是第一道酿出来的烧刀子,虽然引子口感不好,但烈啊。”



“我们中原一般百姓或许受不了,可草原蛮子肯定喜欢这种口感,所以以后卖给草原的酒水,只能是烧刀子。”



“试想一下,如果这样能够让草原部族上下酗酒成风,不也有利我大魏吗?”



此话一出,宋公文忍不住又震惊了。



烧刀子,那可不是普通的酒啊,可是最烈的酒。



常人喝上一口,都要缓一下,就算酒量好的,也喝不了多少,还必须兑点什么东西才行。



他很清楚。



草原人其实对中原的酒是向往的。



只不过因为朝廷对此,也有着一些把控,所以他们很难买到。



现在,对方居然要将这东西完全放开,也卖给草原人。



而正如所说的那样,一但草原部族上下酗酒成风。



然后在加上五石散



这简直



宋公文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孙克俭的法子真的太缺德了。



但如果是用在敌人身上,那就是最好的武器啊。



草原人酗酒成风,又有五石散。



将来一但发生大战,那还能与大魏的骑兵对抗吗?完全不可能。



长此以往,甚至北境威胁,都能够彻底解除。



还有对方之前说的。



以互市的名义,掌控草原的经济命脉。要这些东西都能够做成,怕是未来大魏想要控制草原,简直不要太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此举还能大大增加国库的收入,简直是一举多得啊。



“好,就如你所言吧。”宋公文思考了一下,当即点头道。



只是很快,他又皱起眉头,忍不住道:“只是现在,想要开启边关互市,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让那些商人参与,以及让草原人信任我们,是一个大问题。”



虽说,现在大魏即将和草原部族开战,但事实上,影响并不大。



因为这是双方默认的规则,打仗要打,可生意也要做。



尤其是北境战线那么长,不可能都是战场。



所以现在面临的问题。



就是如何将这边关互市做起来,让商人和草原人一同参与进去。



“所以在这种时候,我们朝廷必须要做个表率。”孙克俭想了想,道:“就比如先让朝廷牵头,与草原人进行交易,这样的好处有两个。”



“首先,有朝廷的名义在,草原商人不敢妄动,只会乖乖进行交易,大不如,我们派出一些当地驻军护送。”



“这第二嘛,就是交易完成之后,可以让商人看到利益,选择上交商税后,就选择参与进来。”



“如此,不用多长时间,互市的目的就能达成,等做大了,就能在边关多做几个市集。”



“然后让朝廷统一规划,最后只需要坐等收钱,可以说是轻松无比。”



说到此处,孙克俭眼神变得愈发兴奋起来。



这就是他为什么说,孙氏局限性太大的原因。



孙氏确实是燕地,乃至于整个北境的大家族,可也仅此而已。



即便做生意,也需要受到朝廷的掣肘,不能乱来,否则就会麻烦不多。



其次,与草原人做生意,真的太危险了,可如果是以朝廷的名义,那就完全不同了。



朝廷有军队,有足够的力量,来进行控制,很难出问题。



互市这种事情,单个的家族是做不成的。



唯有让朝廷来主导才行。



“你说的没错。”此刻,宋公文点了点头,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在听到要以朝廷为主导,率先进行交易后,他忍不住蹙眉,当即道:“朝廷要交易,总得要有钱才行吗?”



“可现在的问题,就是户部的银子,都是经过严格计算的,需要保证北境和辽东的战事。”



“而这些,几乎是不能动的,相当于军饷,一但用了,万一出现问题就麻烦了。”



“即便能从其中抽出一点来,也不会有多少,草原那边或许没什么。”



“可商人不同,他们必须要看到极大的利益才会行动。”



他的意思很简单。



没有银子,就备不了多少东西。



东西少,获取的利益就少,如果只是几万两银子,一些大商人或许看不上。



如此,互市的目的就会大打折扣。当然,也可以多花费点时间,慢慢做大。



但如今,现在户部很需要银子,不能拖太久。



“下官自然知道现在户部手头紧。”



孙克俭一笑,继而道:“其实下官也有办法,不然就不会向阁老您提这个主意了。而朝廷开启互市,意义重大,下官作为朝廷之人,自然要尽绵薄之人。”



“其实,这些年来,下官虽然生意没做成多少,但还是攒下了一些银子的,您看看这些够不够。”



说完,他就又从怀中,拿出一张纸,准确点,是银票。



再准确点,是一张面额极大的银票!



饶是宋公文。



当朝国丈,内阁大学士。



当看到银票上的数字之后,也不由瞪大了眼睛。



因为孙克俭拿出的张银票,是一张,面额五十万两白银的银票!



说实在的,宋公文兼着户部尚书,见过的钱也不少。



但那都是在账面上的一串数字而已。



就拿他自己来说。



虽说算的上是位极人臣了,可一年的俸禄,也不过一千多两银子而已。



若是单纯的领俸禄,怕是要领五百年,才能有这个数。



可现在。



有人就这样拿了出来,放在自己面前



“这孙大人,你是要用这五十万两白银,帮助朝廷建立边关互市?”宋公文语气有些颤抖,他是真的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啊。



“当然啊。”孙克俭道:“我蒙陛下天恩,当了这个户部侍郎,拿出一些钱怎么了?”



“毕竟,这是为陛下尽忠,为国效力,我辈自然义不容辞!”



说完。



他就将银票送入对方手中,看起来非常大度。



而宋公文,接过银票后,手都在颤抖。



轻是很轻,但在手中,却非常重。



五十万两白银啊



不由得,他不由再一次望向孙克俭的,眼神开始变化了。



随手就拿出五十万两白银,若是再多一些,即便不够北境和辽东两线作战,可绝对能够解决户部如今的燃眉之急。



“阁老,您别这样看我。”孙克俭被这种眼神盯着,有些发毛,但也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当即道。



“这次我来京师比较匆忙,带的钱不是很多,除去给你的,现在也只剩下不到二十万两了。”



“还有,这五十万两白银,算是我个人借给朝廷的,还是要还的”



宋公文闻言,当即也知道自己太过贪心了。



然后尴尬一笑,道:“这我明白。”



只不过,他心里还是很震惊。



除去拿出的五十万。



对方身上居然还有二十万,那加起来,都快接近一百万两白银了



一百万啊



自己这个内阁大学士,要当上一千年



当然,宋公文虽说因为对方拿出的钱而不由震惊,但想想,似乎也能说通。



孙克俭,是孙氏当代家住的独子,未来孙氏的掌权者。而孙氏,在燕地经营几百年,也只有江南那些大家族外能比一比。



一百万两,对于一般人来说,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可孙家,完全能拿出来。



这时候,他突然意识到。



陛下提拔孙克俭到户部,简直是最明智的选择啊。



若对方完全忠心于朝廷,那孙家,就是朝廷的后备银库啊。



等什么时候户部没钱,就让孙克俭去家里走一趟,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



摇了摇头,宋公文知道这种想法不切实际。



但心里可以肯定的是。



有孙克俭在,未来户部事情会好办很多。



就比如此次的互市,没有对方出钱,很难做成。



旋即,他继续道:“互市的问题解决了,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所说的海上贸易又是什么?”



宋公文能明白一些,可具体的,还是要对方进行解答。



“这海上贸易呢,说起来也很简单,也可以称之为海运。”



孙克俭一笑,继续道:“众所周知,我大魏位于东方大陆,而在之外,就是大海,我翻阅过很多资料,其实在那大海另一头,也有一些国家,有的近,有的远。”



“远的先不说,就说近的,这些国家与我们大魏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就是,那些国家其实有许多我们没有的东西。”



“而我们也有他们没有的东西,这代表什么呢?商机!”



随后,他继续道:“之前下官在家里,看到过一本已经过世的族老记录,这位族老走过许多的地方,见识过许多的东西,也曾和其他国家做过生意,比如丝绸,深受那些国家的喜欢。”



“打个比方,一尺品相好的丝绸,在大魏可以买一两银子,而如果放在那些国家,就十两,甚至有些国家,直接用金子进行交易。”



“您想想,如果我们大魏,可以和这些国家进行交易,那能赚多少钱呢?”



宋公文的确读过很多书,但对于这方面还是不了解的。



可对于孙克俭的话,他完全能听得懂。



一但能做成这件事情。



那对于大魏财政而言,简直就是质的飞跃。



只是他又忍不住皱起眉头,道:“那这与海运,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与周边国家的交易,早在昭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只是量少,以及时间太长,所以影响不大而已。



“因为想要前往那些国家,如果是从陆上走,不仅时间长,而且还需要翻山越岭,极为不放面,别说人,就算是马都承受不住。”



孙克俭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