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特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江城穿越之铁锅里的暖意
出来——改成用新鲜瘦肉炒,虽然成本多了10元,却能让孩子吃得放心。



正炒着菜,房**然闯进来,双手叉腰:“赵慧兰,房租到底什么时候缴?下月涨500元,你要是缴不起,就赶紧搬!”他看见我在炒肉,嘲讽道:“都快交不起房租了,还讲究什么新鲜,用冻肉不一样吗?”我握着锅铲,指尖发颤,却还是说“冻肉不新鲜,大家吃了不舒服,我不能这么做。房租我会想办法,您再宽限几天”。他骂骂咧咧地走了,临走时踢了踢门口的菜篮,萝卜滚了一地,像在撒气。



晚上收拾厨房时,发现灶台边放着个粉色保温杯,是小雅留下的,里面还剩半杯玉米粥。我刚要把杯子收起来,就听见外面有人议论:“听说食堂赚了不少钱,赵慧兰还哭穷,肯定把钱揣自己兜里了。”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心上,我摸了摸保温杯里的余温,突然想起白天给张叔加的荷包蛋,给李阿婆留的丸子,眼泪终于掉下来——每天起早贪黑,赚的钱只够交房租和买食材,儿媳的化疗费还得靠儿子打零工凑,可还是有人不理解。



手机突然弹出消息,是李阿婆发来的:“慧兰,今天的丸子我孙子很爱吃,谢谢你,我明天再去,给你带点我腌的咸菜。”我看着消息,心里暖烘烘的,原来我的坚持,真的有人记在心里。我把保温杯擦干净,放在窗口,旁边贴了张纸条:“小雅,你的保温杯忘拿了,明天来取”,又开始揉面,准备明天的馒头——得早点起,让大家早上能吃上热乎的。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把李阿婆的咸菜罐摆在货架上,和老伴的咸菜罐放在一起。厨房的灯亮着,铁锅里还留着红烧肉的香气,像给这个寒冷的夜晚,裹上了一层温暖的壳。我突然明白,自己守的不只是食堂,是邻里间的暖意,是让孤独的人能吃上口热饭的安心,是老伴说的“像家里一样”的承诺——哪怕再难,只要还有人需要这口热饭,就不能停下手里的锅铲。



三、烟火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红烧肉的香气。我摸了摸膝盖,没有风湿的刺痛,只有传单边缘割出的细小伤口。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社区群里的消息:“赵姨的食堂火了!大家知道她的难处后,都去食堂吃饭,还有人捐了食材,房东也同意不涨房租了!”



跑到“暖心食堂”门口,看见赵慧兰正给李阿婆盛萝卜丝丸子,旁边围满了居民,有帮着洗菜的,有帮着端碗的。小王也来了,手里提着袋芝士:“赵姨,之前是我不对,我买了芝士,您教我做芝士丸子吧,给孩子们尝尝。”张叔坐在窗口,帮着整理保温杯,说“以后谁落了东西,我帮着记着”。



“小伙子,发传单呢?”赵慧兰看见我,笑着挥挥手。她的碎花围裙还是洗得发白,却比任何时候都干净,膝盖上的风湿好了很多,不用再贴膏药了。“我儿媳的化疗费凑齐了,”她指着手机里的照片,“儿子说等她好点,就来食堂帮忙,咱们的食堂,以后会越来越好。”



风卷着传单的边角,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厨房里的笑声。我咬了口热乎的包子,突然明白赵慧兰铁锅里的秘密——那些红烧肉、萝卜丝丸子不只是家常菜,是她把对邻里的牵挂,炒进了每一勺菜里,把生活的重量,揉进了每一个馒头里。就像那碗玉米粥,看似普通,却能在清晨温暖孩子的胃;就像那个荷包蛋,看似简单,却能给孤独的老人带去慰藉。



明天我还要来给赵姨送些新的传单,她昨天说“想加些新菜,问问大家想吃什么”。顺便问问她,小雅的保温杯有没有还回去,我也想尝尝,那碗藏着暖意的玉米粥,到底有多甜。
(2/2)
  • 加入收藏